首页 理论教育 吴茱萸汤方解与验案

吴茱萸汤方解与验案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逆;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长于止呕;人参补气健脾;大枣甘缓和中。2.吴茱萸汤验案——寒疝 赵某,男,46岁,因睾丸疼痛十多年就诊。[按]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夹饮逆上冲诸症,具有温肝暖胃降逆之功效。吴茱萸汤中的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改生姜为干姜,加用炮附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延胡索增强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作用。

1.吴茱萸汤方解 吴茱萸汤证于《伤寒论》凡三见:首见于阳明病篇,曰:“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条)二见于少阴病篇,曰:“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条)三见于厥阴病篇,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条)在《金匮要略》第十七篇亦论述之,曰:“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本方药物组成与用法: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本方功能暖肝暖胃,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逆;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长于止呕;人参补气健脾;大枣甘缓和中。本方证是以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为主要病机的病证。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记载,本证包括:①阳明胃寒,食谷欲呕。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③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④胸阳不足,阴寒上逆,呕而胸满。就临床看来,本证头痛系巅顶痛,还常见胃脘冷痛,嘈杂吞酸,吐清涎不止,目眩,口淡,面色苍白等症,往往夜间症状较甚,其舌苔白滑,脉多沉弦。上凡脾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病变,如神经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胃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妊娠恶阻、肝炎、高血压、神经症、肾功能不全、青光眼等病,以及肝经循行所过之病证属肝经虚寒者,皆可以吴茱萸汤为主方治之。

2.吴茱萸汤验案——寒疝(睾丸疼痛症) 赵某,男,46岁,因睾丸疼痛十多年就诊。症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少腹时有冷痛,触冷时睾丸疼痛更甚(每当坐石板凳或有铁板凳时,睾丸就会抽痛难忍),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迟。中医诊断为寒疝证(肝经虚寒)。用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15g、党参30g、大枣15g、干姜10g、炮附子10g、荔枝核15g、橘核15g、小茴香10g、甘草10g),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第二次复诊:少腹冷痛有所减轻,大便改善。仍守上方加延胡索15g,7剂,煎服法同上。第三次复诊:畏寒肢冷及睾丸疼痛有所减轻。再守上方7剂。1个月后诉说:十多年的顽疾治愈了。

[按]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夹饮逆上冲诸症,具有温肝暖胃降逆之功效。临床上用本方的基本病机为肝胃虚寒。寒疝证为寒邪侵于厥阴经的痛证,肝经有寒,寒性凝滞、主收引,厥阴经脉绕阴囊,故触冷时睾丸疼痛更甚。吴茱萸汤中的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改生姜为干姜,加用炮附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延胡索增强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作用。如此随症加减,更切合病情,故疗效更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