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反复溃疡在医学上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它是口腔黏膜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人群的患病率为10%~30%。其特点是周期性反复发作,发作的间隔时间不等,间隔短的连续不断,此起彼好,长的间隔2~3个月。好发于唇、舌、颊等处,也可发生在软腭、咽部等部位。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3型。轻型口疮、口炎型口疮和腺周口疮。轻型口疮最多见,溃疡数目1~3个,2~5毫米直径大小,有黄白色假膜覆盖、边缘整齐、中心溃疡凹陷、周围充血、疼痛明显,7~15天不治自愈,愈合后不留瘢痕。口炎型口疮主要特点是溃疡小,但数目多,可以10~30个或更多,散在分布于口腔内,病变不成簇、周围黏膜充血、疼痛明显、局部淋巴结肿大、唾液增多,有时伴有头疼、发热等症状。腺周口疮,溃疡大于5毫米,可达1~2厘米以上,周围黏膜水肿,边缘隆起,溃疡中央凹陷,呈弹坑状。溃疡持续时间长,可达3个月到半年。因溃疡波及黏膜下层及腺体,愈合后留有瘢痕。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遗传因素有关:从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家族史中可追问到其父母有口疮病史。②与自身免疫有关:许多研究资料证明,复发性口疮患者的血清中,可发现IgA与IgG增加。在70%~80%的复发性口疮患者中,可见到抗口腔黏膜生理盐水匀浆的自身抗体,如IgM。③与疾病有关:临床资料证明,有如下疾病时,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复发,如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贫血、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发热等。睡眠不足、疲劳、偏食、月经期等也可引起溃疡发生。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治疗原则是:寻找诱因、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尽量延长间隔周期、增强体质、减轻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常用全身治疗方法有:转移因子、左旋咪唑、胸腺素和维酶素,也可用一些中药,如口炎清冲剂等。有些发作间隔在1个月以上的轻型口疮患者,以选择单纯局部治疗为好。常用促溃疡愈合的药物有溃疡膜、溃疡散、养阴生肌散、西瓜霜喷剂等。
复发性口腔溃疡不会恶变,但腺周口疮溃疡深大,病程较长,有时需要与癌性溃疡鉴别。癌性溃疡的特点是增生性溃疡,表面突起呈菜花样外翻,基底及周围有硬性浸润。
另外,如果患者除了口腔溃疡外还有生殖器肛门溃疡、结节红斑、毛囊炎和眼睛的病变,就可能是白塞综合征。一般说来单纯口腔治疗是不满意的,激素可控制一些症状,如出现其他症状时,应到相应科室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