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际扶轮秘书长姜修果(John Hewko)亚洲协会会长施静书(Josette Sheeran)
2015年09月25日
全世界的眼球近期都将聚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峰会,关注两位大国的领导能否为全球利益而展示新的举措。中美应当利用这一绝佳机会,大胆地宣示携手解决只有两国合作才能根本改观的全球性难题——消灭小儿麻痹症便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预防疾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美两国疾病防治及卫生部门30多年来令人称赞的合作历史。由于两国合作推广叶酸的使用,众多新生儿免去先天缺陷之苦。两国也加强预防及治疗HIV艾滋病的新方法,以及促进流感监视活动的合作关系。
基于两国合作的成功事迹,中美两国可以担当领导角色,对抗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及经济发展的疾病:小儿麻痹症。
中国十分了解这个疾病的威胁。2011年,中国经历了10多年来小儿麻痹症首次突然爆发,导致两人丧命,21人瘫痪。在新疆南部突发的小儿麻痹症源于巴基斯坦,经由喀喇昆仑走廊传入。
在开发中巴贸易干线与阿拉伯海未来能源运输枢纽的施工活动日趋加速的状况下,我们必须牢记,这个象征亚洲未来成长的区域仍然脆弱,不时面临过去的可怕威胁。
中国与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三个疫情国中的两国)国界相邻,而巴基斯坦是野生小儿麻痹病毒仍存的最后几国之一。去年,因野生病毒导致瘫痪的病例中,百分之八十五源于巴基斯坦。
为了开发中巴国界的区域,中国不久前承诺投入460亿美元资助巴基斯坦。数小时内可使患者瘫痪的病毒,有可能危害中国的这一抱负。
将存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病毒消除,可使整个区域更为安全,并更接近完成“全球根除小儿麻痹症行动”(GPEI)的最后一战(End Game)。GPEI是由国际扶轮(Rotary International)主导,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结合的公私伙伴关系倡导的活动。过去30年来,这个活动实现了将小儿麻痹症病例减少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就。
那么,中国与美国这两个世界居首的经济大国,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小儿麻痹症成为自人类史上消除的第二个疾病呢?
美国长期来领导全球根除小儿麻痹行动,不但是这个活动的伙伴,也是最慷慨的巨额捐献者,及发展中国家根除小儿麻痹症活动的主要支持者。
美国自1988年全球根除小儿麻痹行动开始以来,已捐献了26亿美元,并提供技术支援,加强监视活动与实验室网络,改进疫苗研究,并呼吁受害于小儿麻痹症的国家或区域的政治及社区领袖积极参与活动。
中国在近年小儿麻痹症突发时发挥了果断的领导力。多亏中国抱着高度的警觉,以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及监视活动,让国家恢复到2000年没有小儿麻痹的地位。
中国在2011年遭遇小儿麻痹症消灭十多年后首次突发事件时,立刻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协调,在数月内消除了这个病症。中国同时在国内迅速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活动,集合了数千保健人员及50多万义工人员与政府官员。
中国与美国可以下列方式合作加速消除小儿麻痹的最后一程。
首先,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享有关监视活动的知识与疫苗接种的网络,以帮助两国根除小儿麻痹,并确保中国免遭未来跨越国界而来的病症爆发。
其次,提升两国多家疫苗制造商的疫苗品质及产量。如果中国与美国及其他主要伙伴国互相协调生产疫苗,必能确保增加疫苗的全球供应。
第三,为了根除小儿麻痹症,GPEI不但依靠国际机构、政府、以及其他捐赠者的财务承诺,也赖于将全球的健康安全提升为优先事项的具体新行动。中国与美国都是参与去年启动的全球卫生安全议程(Global Health Security Agenda)的会员国。这个新行动架构有潜力在五年内保护至少40亿的全球市民,以及增进公共卫生,以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迅速明确地报告禽流感是成为推广全球卫生安全的典范,就是一个例子。
消除小儿麻痹症对经济有明显的效果。据一份研究报告预测,消除小儿麻痹症之后,世界能够在未来数十年间累计节省400-500亿美元的保健费用。
最重要的是,消除小儿麻痹症不仅是设法解决继续威胁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区域的可怕疾病,而是,目标达成后,可将用于根除小儿麻痹的资源转成社会福利与教育资源,帮助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的人类发展。
习近平与奥巴马可以呼吁实现没有小儿麻痹症世界的愿景,来激励世界人士。我们应该全力以赴,致力于消灭不应一再成为威胁儿童性命的可预防疾病。
(注:姜修果(John Hewko)是国际扶轮的秘书长。扶轮是全球性的人道服务组织,有来自200多个国家与地理区域的120万名会员。同时,扶轮也是全球根除小儿麻痹行动的主导伙伴。施静书(Josette Sheeran)是亚洲协会的会长,60年前成立的该组织,以寻求共同点而改善世界为强烈使命。施静书女士曾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执行长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副主席。本文由作者向FT中文网提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