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密度性能评价

精密度性能评价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试验无进行的必要,因此,精密度性能列为检验方法、检测系统、仪器、试剂盒分析性能的第一位。目的不同,精密度的评价实验不同。进行质量控制,是实验数据可否用来评估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的依据,质量控制结果不好,实验必须重做。整个实验方案相似于EP5-A2的精密度性能评价的做法,但是简单些,选取的样品分析物含量应尽量与公司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时采用的含量一致,便于比较。

精密度的完整词语为测量精密度(precision of measurement)。指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是一个定性概念,不能给出数值,在指定目的下只能以“足够”或“不足”进行描述。精密度通常用与精密度相反的不精密度统计量表示,如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

精密度是检验方法、检测系统、仪器、试剂盒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也是其他性能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试验无进行的必要,因此,精密度性能列为检验方法、检测系统、仪器、试剂盒分析性能的第一位。

精密度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常用的有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

1.批内精密度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标本连续进行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在有限次测定情况下,一般用(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S(样本标准差)来表达这种精密度。

2.日间精密度 同一标本分成数份,用同一检测系统每天测定一次,最少连续20天,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医院实验室对病人标本检验时,由于该行业的传统特点,一直是对每份标本只做一次检验即发出报告。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将精密度性能列为检验方法、检测系统、仪器、试剂盒分析性能的第一位的原因。检验结果必须具有重现性,也即有良好的精密度。对某样品做多次重复测定,均值是这组测定值的平均水平。标准差是各重复测定值对于均值的离散程度指标。标准差大小反映了该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水平。影响标准差大小的因素很多,因此,表示检验方法的不精密度时,只有在使用什么样品,在什么分析物浓度下,做精密度估计的实验周期多长等的条件下才具有意义。现在应使用真正的患者样品,其内含分析物浓度在医学决定水平时,并且结合各类测定周期条件去评估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不精密度分为批内和日间不精密度,在实际使用中临床只关心的是检测系统总的不精密度。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推荐使用总不精密度,并且为了更好地检测出不稳定的误差,已明确提出检测系统的批内标准差为美国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允许误差的1/4,日间标准差应为该允许误差的1/3。达到这样要求的检测系统,可认为它的随机误差属于可接受的低水平。

目的不同,精密度的评价实验不同。开发商对新开发的定量测量方法或仪器精密度的评价方法,以及用户期望建立自己所用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性能的评价,使用《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批准指南(EP5-A2)》;如果用户只是对测量方法或仪器进行精密度验证,使用《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核实试验-批准指南(EP15-A2)》。

(一)使用EP5-A2评价精密度的性能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前身为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5年更名为CLSI)为临床化学产品(仪器、试剂、检测系统等)的精密度性能评价出版了有名的EP5文件,该文件经多次修改,于1999年正式批准。在2004年再次修改,发布为EP5-A2文件,很多产品、文献上说到精密度,就会引用该文件。该文件的实验大致方案是:采用2*2* 20的实验方法,即对稳定的实验样品每天做2批实验,每批间隔的时间大于2小时;每批样品做双份测定;共做20天,得到40对数据。对这40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算出批内不精密度标准差、批间不精密度标准差、日间不精密度标准差,最后,计算出总标准差。

1.熟悉测量系统与评价方案 在开始评价实验前,实验操作者应能熟练掌握检测系统的性能、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校准,可用5天左右时间进行培训。实验者还应熟悉评价实验方案的全部内容,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

2.实验样品 做重复检测的样品一定要稳定,它的基质应尽可能相似于实际检测的患者标本;样品中的分析物含量应在该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推荐做2个浓度水平的精密度实验。

采用冰冻保存的样品一定要注意内含分析物的稳定,要严格控制冻融、混匀的操作。如果每天复溶冻干控制品做实验,要注意选择产品的稳定性和瓶间差。要严格控制每次复溶冻干品时使用的复溶液的质量,开瓶要小心谨慎,加样要准确,控制冻干块复溶的时间,注意混匀的操作手法等。

3.校准与质控 实验时按照厂商操作规程要求做好校准,并且一定要和实验样品一起做质量控制。千万不能用一个控制品既做每天质量控制,又用它的数据观察重复性。进行质量控制,是实验数据可否用来评估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的依据,质量控制结果不好,实验必须重做。

4.收集实验教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别计算出批内不精密度标准差、批间不精密度标准差、日间不精密度标准差,最后,计算出总标准差。

从允许误差表中查阅评价该项目允许误差范围。1/4允许误差范围为批内不精密度判断限,1/3允许误差范围为日间不精密度判断限。小于或等于判断限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属可接受;大于判断限的,表示不精密度不符合要求。

(二)使用EP15-A2验证精密度

以上的精密度评价实验方案比较客观,但实验过程比较烦琐,许多情况下使用性不强。NCCLS于1998年提出了EP15-P文件,2001年出版了EP15-A文件《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核实试验-批准指南》,2010年发布的EP15-A2文件《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核实试验-批准指南(第2版)》,用于实验室验证厂家声明的精密度与正确度。整个实验方案相似于EP5-A2的精密度性能评价的做法,但是简单些,选取的样品分析物含量应尽量与公司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时采用的含量一致,便于比较。EP15-A2文件的大致方案是:操作者在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后,每天分析一个批次,两个浓度的样品,每个浓度测定3~4次,连续测定3~5天。对实验结果做统计学处理,估计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把估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与声明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比较,如果估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小于厂家声明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一般可以认为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指标符合要求;如果估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大于声明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通过F检验,判断差值有无统计学意义。

S批内<厂家指标,验证通过。

S批内>厂家指标,计算验证值:

如果S批内<验证值,验证通过。

如果S批内>验证值,验证未通过,联系厂家寻求帮助。

S<厂家指标,验证通过。

S>厂家指标,计算验证值:

如果S<验证值,验证通过。

如果S>验证值,验证未通过,联系厂家寻求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