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医合璧治疗胆囊

中西医合璧治疗胆囊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碎石治疗 通过体外震波碎石,可以使胆囊结石粉碎而排出。3.外科介入 胆囊结石可以根据其引起症状与否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一般认为,没有症状的患者无须预防性胆囊切除。对反复发作的胆绞痛、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应考虑进行外科治疗。这就是路志正“益气健脾法治疗胆石症”的初衷。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就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服用中药汤剂痛泻要方及香砂六君子汤。

西医治疗

1.对症溶石治疗 这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以下几种药。

(1) 熊去氧胆酸:又名优思弗,可用于溶解胆固醇结石,而对胆红素结石无效。主要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但对于慢性肠炎、肝病、糖尿病等患者不宜使用。

(2)苯丙醇:又名利胆醇,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治疗胆系疾病引起的腹胀、腹痛、恶心、厌油等症状,并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排除结石、降低血胆固醇浓度。

(3)胆立克:可溶解胆结石,对新形成的细小结石疗效显著,对早期胆固醇性结石及孤立型、混合型胆固醇结石有效。

2.碎石治疗 通过体外震波碎石,可以使胆囊结石粉碎而排出。但是术后1/3的患者会发生胆绞痛,2%的患者出现胰腺炎,约5%的患者因反复发作胆绞痛而需要进行胆囊切除。

3.外科介入 胆囊结石可以根据其引起症状与否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一般认为,没有症状的患者无须预防性胆囊切除。对反复发作的胆绞痛、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应考虑进行外科治疗。一般分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开腹胆囊切除。

需要指出的是,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比较单一,且不可控制的风险较多。

名中医经验

东汉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国医大师路志正则认为,近年来胆石症多以大剂清利,甚或“总攻”治之,施于肝胆湿热者,收效很多,而用于体质素亏、脾胃虚弱、排石无力者,则非攻下所宜。纯事清下,不予辨析,致苦寒伤胃者有之。因此,对于此类病症多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法同用,寓攻于补,攻补结合。这就是路志正“益气健脾法治疗胆石症”的初衷。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以及《金匮要略》提出的“治肝实脾”。“治肝实脾”虽早已为人们所习用,但在胆结石的治疗中,多数医者却从“结石”两字出发,只注意其邪盛的一面,而忽略其正虚的一面。殊不知结石之形成,即与肝胆失于疏利及脾运不及有关。若肝脾相和,脾之中枢运化正常,肝胆疏利,则气机通畅,湿热及其他病理因素无以内生。临证则应注重辨明正虚或邪盛,以明确扶正或者祛邪,治法应以健脾运湿或补中益气为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就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肝郁气滞证 症见胁肋部疼痛,腹胀嗳气,且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等。采取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法,可服用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 症见胁肋部疼痛牵及肩背,并伴有口苦、恶心、呕吐、身黄、目黄、小便黄及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采取清利肝胆法,可服用中药汤剂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

3.肝郁脾虚证 症见胁肋部及胃脘部胀满,面色萎黄,纳呆食少,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数。可服用中药汤剂痛泻要方及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特色疗法

1.代茶饮

(1)金钱草:味甘、淡,性平、微寒,归肝、肾、膀胱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排石,退黄。金钱草配伍海金沙可清热通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配伍茵陈能清热利湿通淋;配伍车前草能清热利湿。平时每天用金钱草30~50g泡茶饮用。

(2)绞股蓝: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经过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临床证明,绞股蓝具有适应源样功能,对多种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绞股蓝还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镇静、催眠、抗紧张、抗溃疡、抗疲劳、延长细胞寿命及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通畅大便、平喘止咳、消痔、减肥、治疗虚证、抑制胆结石形成、防治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抗衰老等多种功效。除具有人参的功效外,还具有人参不具备的多种作用,并且没有人参过量服用的反应以及其他毒副作用。绞股蓝茶3~5g,开水冲泡,以500ml水为宜,加盖闷泡3分钟左右。保健量:每天3~6g。治疗量:每天9g以上。

2.经络按摩 揉太冲穴:太冲穴堪称人体要穴之一,并为足厥阴肝经原穴,能真正排除体内的浊物。每晚休息时,可以用拇指揉一揉太冲穴,以辅助体内郁滞之气的运行。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渐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