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脉象信息论

一般脉象信息论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脉象信息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参与到脉诊过程中包括客体与主体的两部分。脉诊过程是脉象信息的提取加工过程,而这一过程符合传统信息论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科学特点。脉象信息具有复制性,可以脱离源事物独立存在。而我们取得脉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临床。脉象信息的处理是通过控制实现的,输入的指导理论不同,得出的辨证结果不同。

主讲人 史俍元

脉象是中医脉诊过程中最常说的一个术语。脉象属于象数学的范畴,“象”指表象,包括客观事物一些可以为人感知的表现形式。“数”指度数,包括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切量度和次序关系。脉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脉在某一时间、空间的表象。这种表象是人体通过触觉描绘了脉的各种性质,并产生相应知觉。

脉象作为一种交换信息,成为脉的客体与人的主体之间联系的交换枢纽,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脉象的实质就是信息。传统认为一般信息有如下特征:可识别、可转换、可传递、可加工处理、可多次利用(无损耗性)、主客体二重性、可共享等。信息是标志事物存在及其关系的属性,充斥于宇宙万物,信息的交换与流通促进了世界的有序和控制。我们正是通过提取脉象的全面信息来判断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脉象信息论的内涵,一方面是指广义范围的信息论,即把信息定义为物质在相互作用中表征外部情况的一种普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系统的特性以一定形式在另一种物质系统中的再现;另一方面,脉诊过程又符合狭义信息的一般规律和特征。脉象信息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参与到脉诊过程中包括客体与主体的两部分。一是被诊者的寸口脉搏——局部组织,二是采集信息者——人。脉象信息的相对性主观与客观性是因为本身物质的客观属性和人的主观认识差别所引起的。寸口脉有其固定的物质能量特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寸口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成为丰富信息的载体,脉象的载体是一个客观存在,并能通过量化和解构的不同类别信息反映客观存在,诸如血流的流动速度、脉搏的跳动幅度、脉管的粗细等都是脉的客观信息。而诊脉者则作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人,参与了信息的转换和重构,改变了脉象的信息形式,通过人体的电生理信号重新还原了虚拟的脉象信息,并完成了一次脉诊心理认知过程。脉象感受千差万别,在于医者的认识不同,各家门派的脉诊技术都是为了更全面和更真实地反映脉的本质。脉诊过程是脉象信息的提取加工过程,而这一过程符合传统信息论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科学特点。

一、脉诊信息的载体

脉象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物质或能量在时空中的不均匀分布,亦即物质或能量在时空中的排列组合,所以信息不能脱离物质和能量凭空存在,脉象信息必须有赖以存在的载体。脉象信息的载体是承载各种脉象的媒介,包括脉管壁、脉体、血流、周围组织、心搏振动等其他寸口空间解剖和内在驱使动力等因素。

二、脉诊信息可变换性

脉象信息可以从一种载体变换到另一个载体之上,这就是脉象信息的变换性。人可以把触诊脉体的刺激变换成神经电冲脉信息反映到脑,也可以将感觉信号传递到视觉或听觉系统,还原脉象的视觉图像或变换为听力信号,进一步形象地体会脉象。

三、脉象信息的变换器

实现脉诊的这种信息传递,需要脉诊信息的变换器。在人体中,脉象信息的变换器包括手指触觉的变换、神经冲动的变换及大脑变换器三个主要部分。其中,手指的触觉变换器的类目最多,其所变换的内容决定了神经冲动的传递和大脑的分析。例如,手指的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到压力信息,位置感受器能采集到脉象位置信息。在脉诊过程中,充分运用不同类别的感受器的变化,才能采集到不同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匹配分析。齐向华教授创立的“系统辨证脉学”中提到了脉诊过程中至少运用了13种躯体感觉,辨识16种内容,强调脉诊躯体感觉的开发和运用,能相对全面地提取脉象信息。

四、脉象信息变换的实质

脉象作为一种信息,不是物质和能量,而是物质和能量在时空中存在的秩序。因此,脉象信息变换实质上是物质能量在时空中存在的结构序、状态序的变换。脉具有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观察碰触它,它在时空中的形象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手指切脉触摸是一种信息变换器,专门采集脉象各种类别的信息。人的感觉系统将物体自身客观的形象信息变换成人脑中主观的图像信息,这一过程符合神经生理中的感觉传递与感知过程。

五、脉诊信息的同构和异构

脉象信息在进行转换传递的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同构变换,一种是异构变换。所谓信息的同构变换就是变换后的秩序与变换前的秩序是相同的,前后是同一信息。虽然脉诊信息经不同人体模式信号的转换,但是其内容秩序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一直维持到脉象信息在脑内进行匹配分析之前。同构变换是信息传输的前提条件,脉诊信息传递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将信源信息不丢失地传递给信宿。如果内容发生了变化,失去原本的真实信息,再在大脑进行辨证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谓信息的异构变化,就是变换后的秩序与变换前的秩序是不同的,前后是不同的信息。对于本质规律信息,一般只能通过人脑所特有的信息思维系统,对现象信息进行异构变换。对于脉象来说,人体的异构变换场所就在大脑。人脑的皮质思维区具有相当大的异构能力,它从人体不同的触觉通道获得不同的脉象信息为原料,通过异构变换,变换出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信息。这种虚构的信息就是中医诊脉者在长期的理论积累下进行的思辨过程。人的认识过程在信息感觉阶段是同构变换,而在信息思维阶段则主要是异构变换。脉象信息具有复制性,可以脱离源事物独立存在。脉象的信息可以被复制和贮存,可以脱离脉体本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诊脉者能够形成经验积累,再遇到相似的脉象时能够识别和对比。

齐向华教授已经在系统辨证脉学中揭示了脉诊过程实际是一种心理认知的过程,这其中包括脉诊信息的处理,人脑能够对脉诊信息进行储存和提取。而我们取得脉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临床。辨证过程是对脉诊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处理和控制。脉象信息的处理是通过控制实现的,输入的指导理论不同,得出的辨证结果不同。大脑按照既定的信息处理程序(即医者既往储存的中医哲学理论和假说,如阴阳五行、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对输入的和原来贮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产生新的控制信息,再施加到效应器上调节被控对象的运动状态。中医门派和内容的广泛和繁杂,以及个人知识面的宽窄,造成了不同医者各具特色的治病指导思路。

综上所述特征,可以看出脉诊过程接近狭义信息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常规处理过程,脉象是信源,脉象的感知是信源到新宿的转换过程,脉诊是充分利用人体躯体感觉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利用现代技术,这一过程是能够被模拟和复制的。中医脉诊一直采用黑箱操作模式。漫漫几千年来,脉诊的传承一直以脉象的形态,以取象比类的形式用文字记载,对脉诊程序只是从“诊以平旦”“虚静为保”等几个基本原则寥寥几言而谈,对脉象产生、信息提取和思维过程的论述基本为空白。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脉象一般信息论,希望提高医者对脉诊的认识并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