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的病理特点

肝的病理特点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的这些生理特性决定了肝具有肝气易郁、肝火易炽、肝风易动、肝血易亏、肝阴易虚的病理特点。肝主疏泄,若肝疏泄功能失常,往往通过气机的变化影响到全身各脏腑器官,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脂肪肝之病位在肝,肝主疏泄,可调畅一身之气机、助脾胃运化以及调畅全身气、血、津液及情志;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不畅,导致津液输布代谢发生障碍,膏脂痰浊阻于肝络而形成脂肪肝。

肝为将军之官,在志为怒,又为风木之脏,其气易亢易逆。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肝的这些生理特性决定了肝具有肝气易郁、肝火易炽、肝风易动、肝血易亏、肝阴易虚的病理特点。

(一)肝气易郁

肝主疏泄,若肝疏泄功能失常,往往通过气机的变化影响到全身各脏腑器官,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疏泄不及,气机郁滞,称“肝气郁结”,常出现情志抑郁,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的胀痛不适,脘腹痞满等症。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同样依赖于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疏泄失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则可形成血瘀,或为癥瘕、肿块。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亦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若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则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津液输布之枢纽,脾气充足则散精之职充沛,津液运化正常,膏脂四布、入内、溢外发挥濡养作用。若脾失健运则散精之职不畅,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水液输布失常,形成膏脂痰湿,膏脂痰湿转运输布不利,湿痰郁结,瘀毒阻滞,滞留营中而形成高脂血症。脂肪肝之病位在肝,肝主疏泄,可调畅一身之气机、助脾胃运化以及调畅全身气、血、津液及情志;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不畅,导致津液输布代谢发生障碍,膏脂痰浊阻于肝络而形成脂肪肝。

(二)肝火易炽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久可以化热,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热极化火,火性上扬故可见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症。同时肝郁影响脾的健运,加之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酒食,日久损及脾胃,伤及肝胆,蕴而化热,气机阻滞,气滞血行不畅,导致气、血、痰、浊、热相互搏结,蕴结于肝,发为本病。

(三)肝风易动

《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学认为造成肝风内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肝阳化风,多系肝病日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浮越,阳亢日久则化风。如《临证指南医案》说:“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二是热极生风,多是肝郁热久化火,热极则生风。脂肪肝日久耗损可导致肾气亏虚,肾主水,司体内津液的代谢输布,气化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从浊化,津液内停而化为痰浊,水不涵木,肝风夹痰浊上扰清窍,气血逆乱,痰浊、气血等内附于肝,发为本病。

(四)肝血易亏

肝主藏血,血是极为重要的营养物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肝血的滋养。肝病日久,最易耗动肝血,引起肝血亏虚。血能养气,气的充盛及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的营养,血足则气旺,血虚则气衰,气衰则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内生,若血瘀水停、痰瘀互结,停积于肝,为积为痛,发为本病。

(五)肝阴易虚

肝火素旺或肝郁日久化热最易耗伤肝阴引起肝阴亏虚。在脂肪肝后期,多出现肝阴虚的证候,如胁肋隐痛、耳鸣、烦热、多梦等症;而肝阴亏虚日久常可累及肾阴,使肾水亏竭,水不涵木,肝木失于条达,疏泄异常,亦导致气机的失调,进而影响水津的输布,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而发为本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