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界性逸搏

交界性逸搏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窦房结的激动低于交界区起搏点的频率或出现房室阻滞时,即可发生交界性逸搏。因此,凡能导致窦性或心室节律减慢的因素都可引起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是一种常见的被动性异位搏动,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防止心室长时间停搏的一种保护机制。偶发性交界性逸搏对患者无重大影响。交界性逸搏继发于其他心律失常之后,其预后取决于病因和原发性心律失常。

当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窦房阻滞、不完全性房室阻滞及早搏后的代偿间期等使心室搏动发生过长间歇时,交界区起搏点便发出1~2次搏动,其频率在40~60/min,称为交界性逸搏。是常见的被动性交界性心律失常。

(一)产生机制

当窦房结的激动低于交界区起搏点的频率或出现房室阻滞时,即可发生交界性逸搏。因此,凡能导致窦性或心室节律减慢的因素都可引起交界性逸搏。常见原因:①窦房结自律性降低;②窦房阻滞;③房室阻滞;④早搏等。

发生心室长间歇以后,房室交界区起搏点在摆脱频率抑制的情况下,于舒张4期产生自动除极化,达到阈电位后,释放激动,形成交界性逸搏。基本心律的频率加快以后,交界区起搏点受到抑制,逸搏消失。

交界区的激动具有双向传导的电生理特性:一方面逆行传导至心房,乃至窦房结,并引起窦房结和心房起搏点节律重整;另一方面交界性激动前向下传心室。

逆行P-波可位于QRS前、中、后。P-R与RP-间期的时间关系,取决于激动逆传或前传的速度和起搏点的位置。如起搏点位于交界区上部,逆向传导激动心房的时间早于心室,P-波位于QRS之前。又如起搏点位于交界区下部,心室最先激动,P-波位于QRS之后。不论起搏点位于交界区何处,只要逆传速度快于前传速度,P-波可位于QRS之前;反之,前传速度快于逆传速度,P-出现于QRS之后。

交界性逸搏的激动逆传阻滞,引起P-波脱落,交界性QRS前、中、后无P-波。若发生前向阻滞引起QRS漏搏,仅出现交界性逆行P-波。

逸搏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的中心,下传心室的激动与窦性激动引起心室除极的程序相同,交界性逸搏的QRS-T波形与窦性相同。如果逸搏起搏点偏离交界区中心,由于房室区存在着纵向优先传导,致使近侧束支及其分支先除极,而对侧束支较晚除极,或心室除极程序轻微改变,此时的交界性QRS-T波形会有轻度畸形,称为交界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二)心电图特征

1.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大致相同,或仅有很小区别。QRS波群形态:①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区的中心,下传的QRS-T波群与窦性QRS-T波群完全相同。②交界性逸搏的QRS-T波群形态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而畸形,应与室性逸搏鉴别。

3.无窦性P波,若有窦性P波,PR间期<0.10s。

4.在QRS波群前后可有逆行P-波,P-R间期<0.12s。

5.交界性P-位于QRS之中,可使QRS波形、时间发生改变。

6.无逆行P-波,提示室房阻滞。

7.有交界性P-波,无交界性QRS波群,有房室阻滞或房室干扰。

8.交界性逸搏可与窦性或房性激动形成房性融合波。

9.交界性逸搏间期为1.0~1.5s(40~60/min)。

(三)临床意义

交界性逸搏是一种常见的被动性异位搏动,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防止心室长时间停搏的一种保护机制。偶发性交界性逸搏对患者无重大影响。交界性逸搏继发于其他心律失常之后,其预后取决于病因和原发性心律失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