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有个病人,吃东西快一点,或者吃热一点的,吃完就会吐出来,而且感到整条咽喉、食管都有烧灼感。
爷爷问小指月,呕吐是什么?
小指月说,呕吐者胃气之不降。
爷爷又说,你怎么知道他胃气不降呢?
小指月说,舌红有火,实热易吐,热性上越也,吃快吃急,也容易吐,此皆一派火曰炎上之象,所以当降其胃火。
爷爷点点头说,降其胃火以止呕用什么汤?
小指月说,《金匮要略》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爷爷点头,便用大黄20克,甘草5克。
吃了一剂胃中灼热感消失,两剂下去,那种吃完饭后想呕的感觉便没有了。
小指月说,看来这还是一个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象。大黄甘草汤,通降胃肠如神啊!
爷爷说,你知道《伤寒杂病论》里有多少个方子用到大黄吗?小指月摇摇头。
爷爷笑笑说,将近四分之一的汤方中用到大黄。
小指月一听,愣了,他没想到张仲景对大黄如此情有独钟。
爷爷说,不是张仲景喜欢用大黄,而是大黄此药推陈致新、开浊阴下行之力量,非他药所能取代。你如果仅仅只把大黄看成泻药,那就没有得仲圣心传,更没法尽大黄功用啊!《本草思辨论》曰,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雒仲阳经验:苏某,女,23岁,未婚,工人。1975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质较弱,2年来饭后即吐,伴有前胸堵闷,气短、心悸、纳呆、头晕经久不愈。舌尖红赤,苔黄腻,脉左弦右沉弦。证属胃热上逆。采用《金匮要略》缓中泻火之大黄甘草汤治之。处方:酒大黄12克,生甘草3克,煎1次,分2次服,早晚各半,3剂而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