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可能直接观察到患者的全部心理活动,但可以通过某些现象和凭借对人体正常情况的认识,进行推理判断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防止发生差错,护理人员必须培养准确快速的记忆能力。

(一)护理人员的情感

护理人员的情感对于患者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对暗示性比较敏感的患者,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所以,良好的情感品质是进行心理护理所必须具备的。

1.同情心 护理人员应以真诚的同情心对待患者,在各项护理中要想到患者的心理需求,体会患者的感受,减轻患者的痛苦,不发生感染和差错事故,把解除患者的痛苦当作不可推卸的责任。真诚地爱护患者,无微不至地关怀患者,满腔热情地服务于患者。

2.热情和耐心 护理人员要热情对待患者,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与患者接触时保持愉快的情绪,用自己的开朗、乐观来影响患者的情绪,鼓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3.善于控制情绪 护理人员的情绪对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热情、愉快、饱满的情绪,不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感染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如果护理人员表现的抑郁、消沉等负面情绪,容易使患者心情不快,增加心理负担。

(二)护理人员的能力

1.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对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活动情况的观察能力。护理人员要善于从患者的表情、言语和行为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习惯,了解心理需求,发现内心活动及病情变化的预兆等。结合专业知识,以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这些现象的发展动向,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达到较好的、预期护理效果。

2.良好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是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可能直接观察到患者的全部心理活动,但可以通过某些现象和凭借对人体正常情况的认识,进行推理判断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全面考虑患者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生活情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等。

3.较强的记忆力 护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接触范围广泛,每个患者又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需要。护理人员只有经常到患者中去,深入接触患者,才能加深对患者的印象和记忆,及早发现问题,避免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防止发生差错,护理人员必须培养准确快速的记忆能力。

4.较好的语言能力 中肯的话语、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伴有良好的体态语言(手势、表情等),对患者来说犹如一剂良药。所以,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语言,做好心理护理,要有与人为善、尊重他人,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与内容,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5.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 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组织能力来配合。护理人员要善于根据患者的特点来制订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规划自己的行动,组织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使病房成为一个良好、和谐的集体,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护理人员的性格与气质

1.正直正派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不应以患者的职业、地位、经济收入、外表长相等的差异而持不同的态度,要坚持平等待人、处事公正,取得患者的信赖。

2.冷静果断 护理人员应该具有冷静的头脑和果断处理事情的能力。在遇到抢救危重或急症患者等特殊情况时,能够迅速果断,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护理人员的冷静、果断可以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使他们很好地配合抢救工作,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精力充沛 护理工作范围广泛、内容复杂、要求严格,所以,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重点提示

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在情感、能力、气质等方面的要求是护理人员素质培养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