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选题意义和程序

科研选题意义和程序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研究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因此,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必须是一个问题或者矛盾,否则就不能形成和作为一个科研课题。只有弄清以上诸问题,才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一、选题的意义

1.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首要的战略性环节。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科学生涯的经验总结。一方面,提出开创性的科学研究课题,对于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与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科学工作者能否恰当地选择有创见的科研课题,对于科学研究获取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成果具有关键作用。

2.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 科学研究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不知道研究什么,也就谈不到怎么去研究。从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要搜集资料,要进行观察和实验,科学抽象和逻辑加工,最后提出科学假说和形成科学理论,然而,所有这些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目标去做的。没有明确科研课题,就谈不到有意识地搜集资料,进行观察和实验,就绝不可能成为有所造就的科学家。

3.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包括两个方面:①是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量②是科研人员现有知识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

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越丰富、越雄厚,他日后进行科学研究的潜在能力就越大。这就要求科学研究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一般地,人们积累知识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非定向积累,即在没有明确具体任务之前,循着知识的普遍适用程度由大到小的方式进行;其二是定向积累,即在明确了具体科研方向和确定了课题之后,根据课题需要,学习新知识。对于已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的科研人员来说,一般主要是采取定向积累。因此,只有明确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科研课题,才能进行定向积累,有目的地改变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从事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科研课题要求具有不同的知识。相对于某一具体的研究课题来说,知识要素结构的最佳性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科研人员的知识要素的结构需要经常调整,而究竟朝什么方向上调整,则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课题。一般地,科研课题确定之后知识要素结构的调整,是将原来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要素,按照课题要求进行重新组合和变换,形成适应于课题的最佳知识结构,以保证完成一定科研任务。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一般情况下,单凭原有的知识结构很难成功。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不能等到知识完全成熟之后再去选题,另一方面即使原来认为知识已经够用了,但由于碰到了新问题也可能会感到原有知识结构的不足。因此,必须定向丰富知识,调整知识的组织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知识结构。

4.制约着科研工作的成败 在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和最关键的是能够选好合适的课题。科学上如果能把问题提明确,有办法入手,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开题开好了,有了明确的、创造性的思路,加上恰当而精确的方法技术或实验设计,仔细严谨的分析,就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成功。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课题选择的是否恰当,制约着科研工作的成败。科学巨匠牛顿青年时代选择了天上物体同地上物体是否遵循着同样的力学规律这一课题,在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开创的动力学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主要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但是在后半生他却选择了一个纯属迷信的研究课题,即埋头于“约翰启示录”的研究,试图论证上帝的存在,结果白白地浪费了20多年的光阴。由此可见,正确地确定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它制约着科研工作的成败。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如果目标本身没有摆对,就不可能把路跑对”。

5.决定科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研究就是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一定的任务,然而,实现一定的目标和完成一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是为目标和任务服务的。不同的研究课题,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在生理解剖学问题的研究上需要用解剖法;在天文学、气象学问题的研究上需要用观察法、比较法,在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上需要用分类法;在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上需要用理论思维方法和模拟的方法等。可知,只有科研课题选定后,才能决定采用哪种研究方法,而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是保证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立题的程序

1.提出问题 科学始于问题,应用观察或理性思维,通过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现象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初始意念,作为选题的起点。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科研题目,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医学实践的需要,还是文献资料的提示,问题都是在脑海里先显现出来的,这种瞬息的灵感,哲学上称初始意念。这个意念可能是不完善的,但都是非常可贵的,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重大的发现与创造,无不出于初始意念。

科学研究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每一个科研课题首先都必须是一个“问题”。所谓“问题”,就是一种科学上的疑问或矛盾,就是人们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点,是知和不知的对立统一。它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和没有认识之间的矛盾。如果对一事物一无所知,就形不成问题。如果对要认识的事物都已基本上认识了,那也就无所谓问题了。前者人们暂时无法探索,后者则是人们已经完成了的认识,是基本上没有疑问的知识。因此,作为科学研究的课题必须是一个问题或者矛盾,否则就不能形成和作为一个科研课题。

2.查阅文献 有了初始意念,是否具有科学性,一定要系统地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使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形成创新点。其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尚待解决?他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弄清以上诸问题,才能开始新的研究工作。

除查阅文献外,还要通过调查、访问及观察等手段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目的是要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如果有了新的发现,可以扩充新的内容,甚至拟定新的题目。

3.形成假说 选题初始意念的形成,只是提出了问题,将这种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形成科学的假说,是整理选题的过程。所谓科学的假说,就是对科学上某一领域提出新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提出未证实或未完全证实的答案和解释。假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检索自然科学理论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

假说有两个显著特点:假定性和科学性。即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推测出来的,但同时又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决不是胡思乱想,主观臆造的。在整理选题中,首先要证实假说的科学成分,即是否以一定科学实践和事实根据提出来的,或者是已有文献记载同种问题作为类比,还要通过查阅文献寻找恰当的手段证实这种假说。

假说的建立,可以使研究者根据假说确立的研究方向进行主动的、有计划地观察或实验,避免研究上的盲目性。

4.制订研究计划 科学研究本质是一个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上述形成的假说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检验和证实,而检验和证实假说需要一个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计划安排,这就是制订研究计划。其包括两个方面:①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专业上的设计。②是应用科研设计的基本内容、要素、原则等进行设计。

5.确立课题 对初始意念进行查阅文献,使初始意念形成假说成立,就可确立课题,进行实施。课题确定后,应写出研究报告,即对科研选定的题目进行全面的文字叙述,这有助于使科研思路进一步得到检验,同时也便于同行专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建议与意见,使选题的思路、方案更加完善。

可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使题目不断扩大。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推动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