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腱鞘炎损伤神经能自愈吗

腱鞘炎损伤神经能自愈吗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严重者伴有尿便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CT、MRI等,能准确诊断;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3.手术治疗 严格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病情逐年加重、已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病史较长,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髓核摘除术。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次要标准阳性数

本节热门考点

1.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表现:弹晌指和弹晌拇 起病缓慢。初时,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即消失。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弹响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

2.治疗非手术疗法:适用于0期和1期。手术疗法 可采用股骨头钻也及植骨术和多条血管束及松质骨植入术等。

3.治疗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或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确立后适于手术治疗。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4.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腰痛、坐骨神经痛和马尾神经受压。

一、狭窄性腱鞘炎

手与腕部狭窄性腱鞘炎是最常见的腱鞘炎,好发于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和腕部的人。在手指常发生屈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拇指为拇长屈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拇;在腕部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又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一)临床表现

1.弹响指和弹响拇

(1)起病缓慢,初时,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即消失;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弹响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各手指发病的频度依次为中、环指最多,示、拇指次之,小指最少。患者自述疼痛常在近侧指间关节。可在远侧掌横纹处扪及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屈伸患指该结节随屈肌腱上、下移动,或出现弹拨现象,并感到弹响即发生于此处。

(2)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常为双侧性,表现为拇指屈伸时发生弹响,或指间关节交锁于屈曲位,掌指关节皮下可扪及痛性结节。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关节桡侧疼痛,逐渐加重、无力提物。检查时皮肤无炎症,在桡骨茎突表面或其远侧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扪及痛性结节。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

(二)诊断

1.指屈肌腱腱鞘炎

(1)常见于妇女,好发于拇、中、环三指。

(2)局部有疼痛和压痛,并可扪及硬结。硬结可随手指屈伸而活动。

(3)患指屈伸活动障碍,以晨间为重。活动或劳动后好转。少数患指屈伸活动时有捻发音。

(4)晚期,患指屈伸障碍加重,可出现“弹响”“弹跳”或“闭锁”现象。严重时,被动亦难使闭锁的患指伸直。

2.桡骨茎突腱鞘炎(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炎)

(1)腕桡骨茎处有疼痛、压痛和局限性肿胀。拇指与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慢性期可扪及硬结。

(2)拇指活动不灵活,以晨间较明显。偶尔有弹响。

(3)桡骨茎突腱鞘炎试验患手握拳,拇指屈于掌内,然后将拳被动地向尺侧屈曲,若在桡骨茎突处产生疼痛加剧,表示有腱鞘炎。

(三)治疗

1.局部制动和腱鞘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

2.如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行狭窄的腱鞘切除术,以达到彻底解除狭窄。

3.小儿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非手术治疗通常无效,应行手术治疗。

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疼痛常在近侧指间关节处。

二、颈椎病

(一)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开始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上肢肌张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患侧颈部肌痉挛,头偏向患侧,肩部上耸;局部压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X线片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

2.脊髓根型 脊髓受压,以侧束、锥体束表现突出,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损伤。

3.交感神经型 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4.椎动脉型 眩晕为主要症状;头痛;视觉障碍;猝倒。

(二)诊断

1.查体可见,神经根支配区性感觉运动异常或脊髓平面性感觉运动能动障碍。严重者伴有尿便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2.影像学检查可见颈脊髓或神经根受到退变颈椎组织的压迫。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枕颌带牵引:适用于脊髓型外的各型;②颈托和围颈;③推拿按摩;④理疗;⑤自我保健疗法;⑥药疗。

2.手术治疗 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或脊髓型颈椎病。①前路及前外侧手术;②后路手术。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临床表现

1.发病特点 常见20~50岁患者,男女之比为(4~6)∶1;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最常见的部位是L4~5和L5~S1椎间隙,首次发病常是半弯腰持重或突然做扭腰动作过程中。

2.症状

(1)腰痛:最先出现,可影响到臀部。

(2)坐骨神经痛:绝大多数患者是L4~5,L5~S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发生率达97%左右。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约60%的患者在喷嚏或咳嗽时疼痛加剧。

(3)马尾神经受压: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3.体征

(1)腰椎侧凸: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几乎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其旁侧1cm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使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前者的检查方法是,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抬高在60°以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是90%。后者是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又出现放射痛。

(5)神经系统表现①感觉异常:见于80%患者,可有触觉减退;②肌力下降:见于70%~75%患者,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③反射异常:见于约71%患者,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腰5神经根受累,如马尾神经受压,则为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4.特殊检查

(1)X线平片:可见脊柱退行性病变等。

(2)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MRI可全面观察各腰椎间盘是否病变。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当多个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时,难以确认是哪一处引起症状。

(3)B超:简单无损失的方法,但定位诊断困难。

(4)其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实验室检查。

(二)诊断

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CT、MRI等,能准确诊断;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治疗方法:①绝对卧床休息;②持续牵引;③理疗、推拿、按摩;④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⑤髓核化学溶解法。

2.经皮髓核切吸术 通过椎间盘镜或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直接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主要适合膨出或轻度突出型患者。

3.手术治疗 严格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病情逐年加重、已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病史较长,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髓核摘除术。

4.其他 近年来采用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效果。

四、股骨头坏死

(一)临床表现

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髋部不适或疼痛,劳累后或久行后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

2.最突出特点是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股骨头坏死破坏程度不成正比。

3.检查可见跛行,患肢肌萎缩,内收肌痉挛;随着跛行及疼痛加重,髋关节功能逐渐受限,晚期可使髋关节僵直而致残。

4.X线见股骨头密度增高。

(二)诊断

1.主要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②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③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④股骨头MRI的T1加权像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有双线征。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 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②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③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T1像的带状类型。

符合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次要标准阳性数≥4(至少包括一种X线片阳性改变),则可能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