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病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过分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主要作用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或锥体外系反应过强的患者。也可用于长期给予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运动障碍。

本节热门考点

1.氯丙嗪体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不同,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是因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原升压剂量的肾上腺素可引起血压下降,而去甲肾上腺素不会。

3.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中,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可用苯海索、东莨菪碱/金刚烷胺缓解,迟发型运动障碍用氯氮平可缓解,抗胆碱药无效、症状加重。

4.碳酸锂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严重,最适浓度为0.8~1.5mmol/L,超过2mmol/L即出现中毒症状,用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一、氯丙嗪

氯丙嗪又称冬眠灵。

(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氯丙嗪主要对DA受体有阻断作用,另外也能阻断α受体和M受体等。因此,其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1.中枢神经系统

(1)抗精神病作用:正常人一次口服氯丙嗪100mg后,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和对周围事物少起反应,在安静环境中易诱导入睡。精神病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过分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氯丙嗪抗幻觉及抗妄想作用一般需连续用药6周至6个月才充分显效,且无耐受性。但连续用药后,安定及镇静作用则逐渐减弱,出现耐受性。

(2)镇吐作用:氯丙嗪有强大镇吐作用,可对抗去水吗啡的催吐作用,大剂量则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氯丙嗪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对顽固性呃逆有效。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呕吐,如癌症、放射病及某些药物引起的呕吐。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则体温升高。氯丙嗪不仅降低发热体温,而且也能略降正常体温。临床上以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如合用某些中枢抑制药,可使患者处于深睡和体温、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的状态,称为人工冬眠疗法。可用作严重感染、中毒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

(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氯丙嗪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占优势。因而在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2.自主神经系统 氯丙嗪具有明显的α受体阻断作用,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同时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有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因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反复用药降压作用减弱,故不适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3.内分泌系统 结节-漏斗处DA通路的主要功能是调控下丘脑某些激素的分泌。氯丙嗪可阻断该通路的D2受体,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因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乳房肿大及泌乳。此外能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以及抑制促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后一作用可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二)不良反应

氯丙嗪安全范围大,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多。

1.一般不良反应有嗜睡、无力、视物模糊、鼻塞、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等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致乳房肿大、闭经及生长减慢等。氯丙嗪局部刺激性较强,不应作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静注或肌注后,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应嘱患者卧床1~2小时后方可缓慢起立。

2.锥体外系反应是长期大量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最常见的副作用,其发生率与药物剂量、疗程和个体因素有关。其表现为:①帕金森综合征,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②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出现于用药后1~5天,由于舌、面、颈及背部肌肉痉挛,患者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③静坐不能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3.过敏反应常见皮疹、光敏性皮炎。少数患者出现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性黄疸。也有少数患者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应立即停药,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丙咪嗪

1.药理作用 丙咪嗪主要作用是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含量。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抗胆碱能作用,镇静作用较弱。

2.临床应用 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但兴奋作用不明显,镇静作用弱,对内源性忧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及更年期抑郁症均有效,但疗效慢,对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状态无效,亦可用于反应性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小儿遗尿症。

三、碳酸锂

1.药理作用 治疗量锂盐对正常人精神活动几无影响,但对躁狂症发作者则有显著疗效,使言语、行为恢复正常。实验表明锂盐可抑制脑内NA及DA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而产生抗躁狂作用。

2.不良反应 锂盐不良反应较多,有个体差异性。用药初期有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震颤、口干、多尿。此外,尚有抗甲状腺作用,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停药后可恢复。锂盐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震颤及癫痫发作。

四、氯氮平

1.药理作用 具有抗胆碱作用、抗组胺作用、抗α肾上腺素能作用。

2.临床应用 对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都有治疗作用。主要作用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或锥体外系反应过强的患者。也可用于长期给予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运动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