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部软组织美学分析

面部软组织美学分析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做临床面部检查分析时,房间内光线要合适,并且面部两侧一致。患者最好素颜,去除面部妆饰,头发最好扎于脑后。面部软组织分析分为形态结构分析和质量分析。正位像分析主要评价面部横向宽度,纵向长度和对称性。全面部高度为发际中点和软组织下颏轮廓最低点即颏下点之间的距离,面部宽度通常指的是颧间距。根据比例关系,脸型分为长面型和短面型。这是颏部整形手术中判断颏部长度的参考指标。

在做临床面部检查分析时,房间内光线要合适,并且面部两侧一致。患者最好素颜,去除面部妆饰,头发最好扎于脑后。医生与求美者取坐位,上身挺直,求美者头部取自然头部位置,医生的眼睛应该和求美者的眼睛在同一高度水平。给求美者一面镜子,以便于求美者告诉医生自己的诉求,并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和想法。医生需要从额部到颈部全面系统检查颅颌面部,从正面、侧面、45°斜面和仰头位等多个角度,从静态到动态等多个表情状态进行仔细检查,通过点、线、面等参考标志判断比例、角度、曲线、突度是否正常和协调。在面部分析过程中,医生需要考虑求美者的诉求,但不局限于求美者的敏感部位,各个结构的分析必须与整个面部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仅检查分析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析全面部结构与部位结构之间的关系。

面部软组织分析分为形态结构分析和质量分析。形态结构分析主要涉及各部位的空间构成位置和比例关系,而质量分析主要涉及软组织质量(颜色、质地、弹性、皱纹、光泽度、瘢痕)和数量(脂肪、肌肉、腺体、黏膜、皮肤厚度和空间分布)以及动态特点。

一、软组织形态结构分析

(一)正位分析

正位像分析主要评价面部横向宽度,纵向长度和对称性。通过两侧颞部、两侧颧骨、两侧下颌角和颏部宽度的宽度比例关系,面部宽度和高度比例关系,来决定脸型,而脸型的变化从宽到窄、从长到短和从方形到三角形而不同(图4-5)。

图4-5 面部正位分析
A.面部三停;B.面部宽度和长度测量(1.颞间距;2.颧间距;3.下颌角间距;4.颏部宽度;5.面部高度)

1.协调的颜面结构可以分为上面部、中面部、下面部(发际中点到眉间点,眉间点到鼻下点,鼻下点到颏下点)三等份,下面部高度应等于或略多于中面部高度,最高到3mm,而下面部上唇高(鼻下点到口点)及下唇颏高(口点到颏下点)的比例关系为1∶2,女性可略小于1∶2。

2.脸型的长短通常通过面部宽度与高度的比例来确定。全面部高度为发际中点和软组织下颏轮廓最低点即颏下点之间的距离,面部宽度通常指的是颧间距。面宽与面高比为0.618∶1。根据比例关系,脸型分为长面型和短面型。

3.面部横向宽度的测量通常用来描述颧骨和下颌骨的突出程度。检查的项目主要如下。

(1)颞间距(Bitemporal width,正位颞部水平宽度)。

(2)颧间距(Bizygomatic width,正位颧弓间最大距离)。

(3)下颌角间距(Bigonial width,正位两侧软组织下颌角点水平测量的宽度)。

(4)颏部宽度(Bimental width,正位下颏水平宽度)。

美貌人群中,面部最宽线距位于两侧颧弓之间,两侧颞间距与下颌角间距相近,并且较颧弓间距小20%~30%。

4.对称性是术前面型分析中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不在术前指出求美者存在的不对称,常常在术后容易导致求美者由于术后误认为手术导致而归咎于医生。检查对称性主要通过在术前正位像上做标志线来判断,还可以先在面部做标志线,如面部中线或者各区域中线后拍照来体现。

面部中线的确定方法是:颅面正中矢状面通常即作为面部中线的基线,为通过眉间点与两侧颧额缝点连线垂直的参考线。检查的项目主要有:①颞部——面部中线距离;②颧弓最凸点——面部中线距离;③下颌角——面部中线距离;④颏结节——面部中线距离;⑤口角——面部中线距离;⑥口角——两侧颧额缝点连线距离;⑦颏结节——口角连线距离;⑧上唇唇弓中点——面部中线距离;⑨颏下点——面部中线距离。这些项目中前5项用来评价左右宽度对称性,⑥、⑦项用来评价左右高度对称性,⑧、⑨项反映重要结构在中线的偏移情况(图4-6)。

正常情况下,眉间点、鼻尖点,上唇唇弓中点、上下牙弓中线以及颏部中点基本上应位于正中矢状面上,而左右眉、眼、颧突、鼻翼、鼻唇沟、口角、颊、下颌角及两侧同名牙亦应基本处于对称位置。

不对称可以有以下几种:左右宽度不对称(即横向突出度,常常体现在颞部饱满度、颧骨颧弓突出度、下颌角突出度、颏部左右侧宽度);左右高度不对称(常常体现在颧骨高度、眶下缘高度、双侧上颌骨高度或者说咬合平面是否倾斜、双侧下颌下缘位置);重要结构在中线的偏移(鼻尖点、上唇唇弓中点和颏下点)。

颏部对称性是常见也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包括了左右、高低和两侧颏结节在前后等三维方向上的对称性。颏中线的偏斜,颏结节突度的差别,在垂直方向上颏下缘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对称。除了独立的颏部不对称外,相当多属于中下面部甚至全面部的不对称。这个需要术前判断并告知求美者。

图4-6 面部对称性评价 宽度对称性评价(1、2、3、4、5),高度对称性评价(6、7),唇部和颏部偏斜(8、9)

常见的正位观问题分析如下(图4-7,图4-8)。

图4-7 面部宽度不对称(左),高度不对称和颏部偏斜(右)

图4-8 面部长度比例不协调(左),宽度比例不协调(中),长宽比例不协调(右)

(二)仰头位分析

鼻底的形状,眉弓、鼻尖、颧骨的突出度,颧弓和下颌下缘的形状都可以用仰头位进行评价和判断,还可以评价双侧对称性,是观察颧骨颧弓突出最常用的体位。为显示不同区域,还可以更好地进行术前术后对比,仰头位一般拍摄多个角度的照片。

(三)斜位分析

每个患者左侧或右侧分别拍摄3张斜位像,为了更好地做术前、术后对比,具有相同的对比角度,可以更多角度的拍摄斜位。不同程度的斜位像反映的面部情况不同,对评价面部侧面部分很有帮助,如较小角度的斜位可以显示颧骨曲线(图4-9 2区),而较大角度的斜位可以评价鼻背(图4-9 3区)。近镜头侧可以观察面部侧面部分,如颞部、颧骨、眶部、颊部、鼻侧、下颌缘和下颌角(图4-9 1区),多用来评价下颌角下颌缘。近背景侧可以观察对侧面部自额部经眼睛、颧部、唇颊、颏部至颈部的过渡曲线,类似S形曲线轮廓,主要用来观察颧骨突出度(图4-9 2区)。

(四)侧位分析

侧位像是求美者难以观察的位置,需要借助照片来观察,却是医生最常应用的观察角度,它对于诊断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同时有很多参数用来评价侧面轮廓。可以观察的项目如下。

1.高度比例关系 同正面相同,正常人面部垂直比例应呈均衡的3等份。而下面部以鼻下点——口裂占1/3,口裂——颏下点占2/3。这是颏部整形手术中判断颏部长度的参考指标。

2.颏部位置 为了更好地评价侧位像,通常需要参照线。Gonzalez-Ulloa提出,可在带有软组织影像的X线头颅侧位像上,自软组织鼻根点作眶耳平面(FH)的垂线作为参考线,软组织颏前点应位于或者在这条垂线后2mm以内。另外一种判断方法是自鼻下点作面部自然平面的垂线,上唇位于此线前2mm内,下唇位于此线后2mm以内,颏前点应在后方2~4mm,也就是说,颏部不应超出下唇(图4-10)。

图4-9 面部斜位分析

3.审美平面 以连接鼻尖和颏前点构成的Richetts美学平面来评价鼻唇颏关系,上下唇位于审美平面后方1~2mm,这种方法受鼻尖与唇部位置变化的影响(图4-10)。

图4-10 侧面观颏部位置、审美平面

4.颏唇沟 自下唇红与皮肤交界至颏前点之间作连线,下唇和颏部间最深点位于此连线后方,其间距为颏唇沟深度(图4-11)。下唇、颏唇沟和颏构成颏唇复合体,决定着颏部的轮廓,它一方面受骨性颏突度、长度和形态的影响,又受颏肌厚度、软组织厚度的影响。颏唇沟的形成还受下唇轮廓因素的影响。男性约为4mm,女性约为6mm。

图4-11 颏唇沟

5.突出度 指前额、眶上缘、颧骨、鼻根和鼻尖、上颌骨(中面部)、上下唇和下颏突出度。

(1)额部从眉间到发际形成一轻微的弧度,在男性约10°,女性约7°,侧面观额鼻角形成鲜明标志,测量值为130°~135°,男性此角度更锐利明显。

(2)眶上缘紧邻眉下方,在面部显示为一可见的隆突,正常情况下突出于额部及眼球前方。侧面观,眶上缘和眶外缘与角膜表面前极的关系是一重要的参照点。正常情况下,眶上缘突出于角膜前方8~10mm,而眶外侧缘则位居角膜前极的后方12~16mm。

(3)鼻尖为面部最突出点,高于鼻背1mm左右。

(4)颧上颌区为面中部区域,其骨骼发育和软组织容量与牙弓及下颌形成对比,一定突度的颧骨区域呈现年轻化外观,但颧骨肥大或过突又是东方人常见的审美缺陷。

(5)上颌前后向发育不足通常显示为眶下鼻旁区凹陷。

(6)颏部突出度在颏部位置有详细描述。

6.曲线 面部侧面呈现凹凸外观,表现为鼻背、眶下、鼻小柱、上下唇、颏下、下颌缘和颈部轮廓的走向和倾斜度;下颌缘轮廓倾斜度与面下部长度、下颏突出度有关联。

7.角度 面部角度的分析和评价是面部分析中的基础部分,照片和X线侧位观是最常用的分析角度。用来评价鼻背、鼻尖、鼻小柱、颏颈部、下颌角等。

总之,面部形态分析既要分析局部区域的形态和对称性,又要将局部区域与整体结构相关系。比如,颞窝、颧弓及颧骨中面部复合体手术需做综合考虑,手术设计时,可以仅做颞部或颧骨的手术,也可以颞部手术与颧骨手术同时进行,以求恢复这两部分解剖结构间协调、匀称的美学关系。如丰颞术常需要与颧弓缩小术同期进行;骨膜下面部上提手术可以与颧骨颧弓降低术同期进行,可减轻下垂或增强面部年轻化手术的美容效果。下颌角形态与颧骨形态密切相关,当颧骨过高和下颌角肥大并存时,如果仅做颧骨缩小术,会使下颌角外突更为明显。因此,这类求美者一定要同期行颧骨缩小和下颌骨缩小整形手术。

二、软组织质量分析

在面部轮廓美容外科中,皮肤软组织与深层骨架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术后的面部外观形态。在术前分析时,颅面骨架结构与软组织共同形成颅面外观形态,分析面部轮廓的影响因素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骨组织的结构、空间位置及相对关系,还要分析软组织的数量、质量、位置、动态变化以及面型问题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在面部轮廓结构改变时,软组织也将发生相应变化,但同时,软组织质量对术后效果的影响也会表现出来。面部轮廓相关的软组织主要涉及肌肉、皮下脂肪和颊脂垫,面型分析中主要关注软组织丰满度、弹性、松弛度。

软组织弹性和松弛度与面部恢复的速度和效果有一定关系,对于软组织弹性好、不松弛的恢复相对较快,效果也好;对于原来就存在松弛的患者,面部轮廓整形术后往往会加重松弛的程度,需要提前告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同时做面部提升或者后期处理。

某些面部区域,例如面颊部、颌下、颏下和颧骨眶下区等区域比较容易形成脂肪堆积。除了本身脸型不美观的问题,过多的面部脂肪还可能降低手术的美容效果甚至导致无效,必须加以充分考虑,可以辅助软组织整形手术。而一些面部区域,如颊部,颞部随着年龄增加或者身体消瘦,皮肤、皮下脂肪和肌肉萎缩、体积减小,就会出现凹陷,呈现明显的相对骨性突出特征,如下颌角突出、颧骨突出。如果没有真性的骨性突出,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凹陷区的填充。

侧位和斜位观时下颌缘轮廓的清晰度是经常需要关注的关键点,这与软组织厚度和下垂程度有关,有时也与骨组织的空间位置有关,如下颌角内收型患者和下颌后缩患者。

面部轮廓整形术后,软组织随着骨组织移动、增减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外,骨架结构的改变导致软组织容量相对增加或减少。颧骨颧弓降低术和下颌角肥大整形术后,骨架结构空间体积缩小,表面被覆的软组织出现相对增加,会导致软组织臃肿,在某些患者中可能出现软组织下垂,这种情况在面中部颧骨颧弓降低术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