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价药”生存的土壤是“以药养医”

“高价药”生存的土壤是“以药养医”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价药”赖以生存的土壤就是“以药养医”!取消“以药养医”就得给予足够的补偿,否则就是今天的景象。“以药养医”是因为过去国家财政紧张而制定的一条发展医院的政策,它确实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以药养医”实际上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政策,它使人们有意无意地遵循市场法则进行所有的医疗活动。“以药养医”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药价贵这一表面现象这么简单,可以说是推动中国医疗价格市场极端不合理的元凶。

“高价药”生存的土壤是“以药养医”

有人问:“造成当前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是药价过高,那么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了当前药品定价过高?”是的,造成看病贵的原因很多,药价高是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就药品而言,如果问“贵”何在,还得从源头说起。刚刚我就发表了一篇微博:“不给病人输液是要扣分的,扣分就等于扣补助。”这也是医改?难怪群众没有感觉到医改使费用下降了!难怪我提出“要尊严别学医”这么多人有同感!医生的尊严去哪里了?政策的伦理去哪里了?原来收支两条线了,多输液可以为政府节省一些开支。

药品价格过高是多因素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所有商品都是计划定价,随着粮油价格放开,药品价格也随之放开,国外药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产药的生产也在体制改革的浪潮中顺应了市场法则,原来一毛几分钱的药难以在竞争中求发展,而且顶层也有意“放生”药厂到市场上“弄潮”。即使国家将一分钱几颗的药丸的价格提高一两倍,也无法满足市场的运营。于是仿造药和“换马甲”就应运而生,价格呈几何级数上升状态。“高价药”赖以生存的土壤就是“以药养医”!市场发展的结果使药品的流通业得以壮大发展,因而也随即产生流通的成本。“旧药变新颜”,出厂价与流通价共同地推高了零售价。虽然国家允许的药品加成率没有改变,依然是15%,但是进入医院的药价提高了十几倍乃至上百倍,医院从中也获得丰厚的利润。与此同时,医院的奖金激励政策也逐步松绑,医院的自主权不断增强,“以经济为中心”的口号开始响彻医疗卫生系统。医院与药商、医生与药商、医院与医生之间产生的加成药品回扣和创收激励以外的药品回扣,以大药方、大检查的现象出现在各种医疗行为当中,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出现使药品的价格形成了“良性循环”,药价越来越高。药品零售价格如此的高,不仅仅是医院、医生、药厂、药商的合力形成,政府有意与无意地推波助澜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定价问题,如何定价?为什么要虚高定价?这就要问有关部门了。这种定价,即使取消对医院15%加成的政策性补偿,医院原价不动地“卖”给病人,也便宜不了多少呀!况且药品费用占全部费用的40%~50%。小医院的药比会高些,因为要靠着药比生存。取消“以药养医”就得给予足够的补偿,否则就是今天的景象。

第二,很多药厂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一种药造就了多少就业?带动了多少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多少个GDP?这就是政府乐意看到的。在金融危机的当年,“拉动内需”的口号同样响彻医疗卫生在商品经济社会的领空。如果将药品生产置于市场的环境下,“尽可能多赢”本来是无可非议,因为它遵循药品的流通市场法则。但是,它确确实实是药品价格高的源泉!如何才能使“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去行使和体现公益性呢?

“ 以药养医”作为医院的运作模式之一,争议很大,要怎么破解这种现状呢?

“以药养医”是因为过去国家财政紧张而制定的一条发展医院的政策,它确实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以药养医”实际上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政策,它使人们有意无意地遵循市场法则进行所有的医疗活动。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矛盾却日益凸显。

“以药养医”这个制度在医疗领域形成的弊病和诟病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主要表现在:增加了病人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药品虚高作价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大大地降低医生的知识价值;药品虚高作价也成为行业腐败的利益根源。

“以药养医”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药价贵这一表面现象这么简单,可以说是推动中国医疗价格市场极端不合理的元凶。

如果药品的价格是按照市场走,而不是什么政府指导价;同时,医院不是通过药品的销售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我估计我们的药品不会有这么一个“天花板价”。

并非官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