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抛甩状血迹

抛甩状血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抛甩状血迹系间接通过中间的另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将血液转移到另一客体而形成。2.抛甩状血迹的分布犯罪现场的抛甩血迹分布的位置往往较高,因为甩的动作有一定弧度,血液会抛向较高、较远的位置,如墙壁的上部等。如果在几个客体上发现抛甩状血迹,通常要对作案时摆动工具的位置加以确定。抛甩状血迹能反映出作案人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作案人清洗手后,在现场上留下抛甩状血水痕。

三、抛甩状血迹

抛甩状血迹是指抛掷、投甩带血的物体(带血的工具、器械,摆动出血的肢体)运动时在客体上留下的血迹。典型的抛甩状血迹的形态特点为血迹呈弧形线分布,其弧线的起点血迹多为圆形,而后逐渐变为椭圆形。弧线的长短与血量的大小、运动的幅度以及运动力量的大小呈正相关,弧线通常能反映出带血物体从什么位置被抛甩出来。

(一)抛甩状血迹的形成

抛甩状血迹系间接通过中间的另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将血液转移到另一客体而形成。形成抛甩状血迹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中间客体最常见的是人体的双手、打击的工具等;二是外力作用抛甩状血迹的中间客体应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带有血液的一部分再分离出去,在其他客体上形成特殊的抛甩状血迹;三是血液尚未干涸,呈流动状且拥有一定的量。

1.打击工具形成的抛甩状血迹钝器打击、锐器砍击都有可能形成抛甩状血迹,只要工具连续挥动打击,创口裂开,血液流出黏附在工具上就会形成抛甩状血迹。头部连续遭到打击,工具第1次接触头皮时,头皮形成挫裂创口,因工具的迅速挥动,打击工具上不会粘上血液。当第2次打击时,工具上才粘上血液,因此,我们在墙壁上发现打击工具形成的一处抛甩状血迹时,即可判断为打击至少已有过两次。通过对距离、位置的测量分析,也可为推断分析凶器的长短和种类提供一些依据。

2.双手甩动形成的抛甩状血迹双手也可理解为长条形的工具,且双手活动灵活频繁,幅度大,当双手沾有血液时,很容易在作案中随之甩出去形成抛甩状血迹。

(二)抛甩状血迹的形态与分布

1.抛甩状血迹的形态抛甩状血迹的形态是由抛甩的力度与客体之间的方向、角度等因素决定的,其基本形态是呈类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血迹的一个侧面向前膨出,呈锯齿状,有的有细小血迹向前方溅出,溅出的距离长短不一,长的可达数厘米,小血迹溅出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当抛甩的角度与客体垂直时,血迹表现为圆滴状,但一般较滴落状血迹小些。因为在自由滴落开始时,血滴的重量集中在滴出位置,最终克服表面张力,整个过程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抛甩的血滴由于运动形成的惯性离心力会将血滴带出并脱离物体,一旦抛甩动作做出,所表现出的力就更早地克服表面张力,而使血滴变得更小。圆滴状血量多时,血液向下垂流,有的在血迹的下方可形成短小的流柱状血迹。

2.抛甩状血迹的分布犯罪现场的抛甩血迹分布的位置往往较高,因为甩的动作有一定弧度,血液会抛向较高、较远的位置,如墙壁的上部等。如果在几个客体上发现抛甩状血迹,通常要对作案时摆动工具的位置加以确定。在摆动的开始时刻,血滴被抛甩而以90°垂直撞落在邻近的墙面上,随着摆动血滴会被抛甩得更远,进而以锐角撞落在客体表面上形成椭圆形血迹,由于客体相对位置的改变,如在墙面和天花板的接合处,血滴冲击角度也会发生改变。在墙面上和天花板上可能均会发现以90°冲击的血迹,从两者的联系来看,可以指明工具摆动时的大致中心位置。

(三)研究抛甩状血迹的意义

(1)能够指出击打事件的一些特性如击打的方向是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继而判断是左手或右手击打。因为人的右手和左手击打形成的抛甩状血迹往往有许多不同之处,用利手击打形成的血迹多为流畅而平滑的弧形,而用非利手击打则没有。

(2)抛甩状血迹反映出工具上黏附有被害人血迹在现场外围搜索可疑作案工具时,可据此作为甄别的依据,现场外围可能会发现很多棍棒、砖块等,但当我们发现黏附有血迹的棍棒和砖块,并经检验确定血迹为被害人所有时,就可认定这就是杀人工具而且是强力击打。

(3)抛甩状血迹有时会反映出作案人手上出血作案人手上出血并不一定形成抛甩状血,只有当作案人摆动出血的手臂时,血液才会随之抛出而形成抛甩状血迹。

(4)抛甩状血迹能表明中心现场的位置抛甩血迹遗留的部位往往是中心现场的部位。

(5)抛甩状血迹能反映出作案人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作案人清洗手后,在现场上留下抛甩状血水痕。据此,我们可分析出作案人杀人后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