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字塔状辐射传播

金字塔状辐射传播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学的兴起、理学与宁波书院的结合使得宁波书院必须改变现状,提高了对讲学人的要求。书院“金字塔”辐射传播模式在人际传播的私学传播中同样适用。所以,“金字塔”状的书院传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传播者特质。金字塔传播结构涉及的三级传播者除了担任理论知识的传播任务之外,同时更是理论知识的接受者,还承担着理论反馈的重要任务。

宁波古代书院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建书院,是由民间学术大师、学者、士人创办的书院,这类书院讲学以理论为主要内容,书院活动较为自由;另一种为官办学院,就是由当朝政府下令创办的书院,这类书院着重讲国家政治,书院大多数活动由政府控制。从理论上来说,讲学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文化讲解,另一个是学术理论讲解。通常情况下,由蒙学类私塾负责基础文化的讲解,学生大多数为未成年人;而学术理论讲解的内容相对来说要更难一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学术理论讲解的对象大多数为成年人,其组织形式则多为书院。宋朝之后,理学盛行,宁波书院的讲学活动和学术研究也逐渐偏向于理学,宁波书院成为研究、传播、丰富理学的重要基地。理学的兴起、理学与宁波书院的结合使得宁波书院必须改变现状,提高了对讲学人的要求。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中按照学术深浅程度的不同将讲学划分为三个层次:(1)学术原创性讲学;(2)学理传播性讲学;(3)学术普及性讲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从大师到弟子再到再传弟子的传播活动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结构。各学派大师处于金字塔最顶端,也就是第一级传播者,正是他们创造了知识理论,而与各学派大师直接接触的无非是大师的亲传弟子。所以,大师的亲传弟子为第二级传播者。亲传弟子积极宣传大师的理论学说,不断扩大本学派的精义,虽然亲传弟子不能完全领会大师的理论精髓,但是必然对其中一些理论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具有极强的传播基础。位于金字塔第三级的是大师的再传弟子,即大师亲传弟子的弟子,此外,还包括浅显理论的熟习者。由他们将知识传播给平民百姓,传播的知识浅显易懂。在整个金字塔传播模式中,第二级(大师亲传弟子)和第三级(大师再传弟子及浅显理论熟习者)均属于传播者,“受传同体”是人际传播的显著特点。

由于大师是原创理论的源头,因此,位于金字塔最顶端的学派大师的数量最少。大师亲传弟子位于金字塔的中间层,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师理论的接受程度,另一个是个人威信。大师再传弟子以及浅显理论的熟习者位于金字塔的第三级,由于他们承担的是向大众进行知识理论的宣讲工作,所以人数较多。位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平民百姓,他们是知识理论的最终接受者。书院作为学术传播的媒介,在知名度、规模等方面也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例如,位于金字塔最顶端的书院大多数由各学派大师创建,各学派大师亲传弟子或执教于大师创办的书院或自行创办新书院,以传播大师学术思想为己任。由于再传弟子以及浅显理论的熟悉者承担的是学术普及工作,因此人数非常多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书院“金字塔”辐射传播模式在人际传播的私学传播中同样适用。所以,“金字塔”状的书院传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传播者特质。按照传播者对学术的理解的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原创性、传播性以及普及性。原创性即理论知识的来源——学术大师;传播性为“金字塔”的第二级——大师弟子;普及性指的是再传弟子以及浅显理论的熟习者。不同等级的传播特质也各不相同,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原创性。大多数为当时名望较高的大师,比如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等人。他们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渊博的知识,与书院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解之缘,书院在他们的一生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播性。虽然在学识、声望等方面大师的亲传弟子不及大师,但是他们都活跃在推动原创理论由点到面的传播的实践活动中。比如王阳明的亲传弟子就曾在宁波地区兴建书院,开讲会,以传播大师思想、扩大学派影响力为己任。王阳明亲传弟子在宁波的讲学活动为王学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得到了宁波地区平民百姓的广泛认同,社会声誉也越来越高。

普及性。知识的普及以及学术的接触自然少不了再传弟子以及浅显理论的熟习者,他们人数众多,在宁波当地的理论知识传播中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没有明显的学术倾向,话语更加通俗易懂而且讲授方式也十分灵活,便于平民百姓接受。

(2)接受者特质。金字塔传播结构涉及的三级传播者除了担任理论知识的传播任务之外,同时更是理论知识的接受者,还承担着理论反馈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知角度等都是不同的,因此理论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这些原因形成不同的学术体系。不同学派的学者,有的继承老师的学说将师门发扬光大,有的大胆创新,开创了新的学术体系,还有些学者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从学习目的来说,学习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单纯地学习,既不发扬,也不自创学派;第二种,将书院学习当成科举考试的途径,希望以此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书院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曾一再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官学冲击,书院被官学取代、同化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同时对士人来说,“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而选择到书院求学的士人也不在少数。

就大师亲传弟子和再传弟子来说,宁波书院普遍采取随到随学的方式。此外,大师经常带领弟子到其他学院讲学,在地点和时间上并没有任何限制。作为名儒大师,在向弟子传播理论知识时,首要条件就是“以理服人”。学习者进入到书院求学,传播者(大师)与接受者需要长期接触。接受者在聆听大师教诲的同时还要刻苦研修,认真学习并接受大师的理念,在不断的答疑、辩论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理论主张。比如宁波书院盛行一时的“导师制”,教学形式非常丰富,除了日常升堂讲说、认真读书、自行理会、互相切磋、答疑解惑之外,还包括优游山水、展礼,等等。在这种教学制度下,传播者对原创理论进行再次宣讲时也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而是每次宣讲都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针对接受者来说,反馈机制使接受者能够将心中的疑问及时反馈给传播者,传播者也能够及时帮助接受者排除疑虑,并且传播者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理论。

浅显理论的熟习者以及平民百姓由于生活环境限制,导致他们并不会主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恰恰相反,往往是被动的。在这些接受者中,有理论的虔诚信仰者,当一些人对理论产生疑虑时,这些“信徒”就会不自觉地说服疑虑者将疑虑隐藏起来,从而一心追随这个理论,这一点在统治者巩固统治方面十分明显,统治者往往选择一家理论作为统治百姓思想的工具,当推广这一理论的时候,百姓就会不自觉地对这一理论产生信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