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状景与凭吊

状景与凭吊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状景与凭吊是胜迹联的两大主要内容。总的写作要求是,状景则求有诗意,凭吊则求有逸趣。楹联状景,同样贵在有诗意。他认为诗歌“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者为佳。无论是剪辑还是掠影,胜迹联都有个写景与写典,即写自然景观与写人文景观的问题。下联及人,虽用“阁中帝子”,但已转变原有的意境。

第一节 状景与凭吊

状景与凭吊是胜迹联的两大主要内容。有些胜迹联偏重状景,有些胜迹联偏重凭吊,有些胜迹联二者结合。总的写作要求是,状景则求有诗意,凭吊则求有逸趣。

苏轼赞王摩诘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景之妙,莫过呈现诗意。诗歌主要捕捉山水风景中那些最生动、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通过新颖的构思,用凝炼和谐的语言,去构成一个通过读者的想象而再现出来的深远的意境,表达作者深刻而饱满的激情。楹联状景,同样贵在有诗意。其短者总共不过两句话(长联另当别论),不可能详尽地描摩一地风景,也不可能充分叙述一地典故,它只能以少胜多,如《文心雕龙·隐秀》所说的诗歌中的“秀句”一般,是“篇中之独拔者”,“以卓绝为巧”,精心拣选胜迹中一点两点最具特征、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画龙点晴,让人们管中窥豹。

在素材的摄取、画面的组织上,胜迹联常用的手法是剪辑与掠影。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他认为诗歌“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者为佳。胜迹联往往剪辑景观中最富特征的一二小景,即小见大。金眉生九江琵琶亭联隐括白居易《琵琶行》诗的首尾之意: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联语剪取“灯影吹雨”和“明月荻花”两个小镜头,突出琵琶亭无论晴雨都具有超凡离尘的风韵。而佚名写琵琶亭则别是一番景象。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他所剪辑的是通红的枫叶秋色和浔阳的一江碧水两个镜头,再点出美妙的四弦琵琶声。同样一个景点,上下高低、远近内外各呈异彩,春复秋冬、四时八节独具气象,撰联者要像诗人一样善于捕捉那些独特的形象,精心剪辑纷至沓来的镜头。如佚名题苏州虎丘花神庙联: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花神庙在虎丘寺东侧,所以,寺中的“钟声”,把“万家”众人从“春梦”之中“唤起”来了。醒来之后何所见呢?辛勤的花神送来了阵阵“花信”风,它把阊门外的整个“七里山塘”“吹香”了。这就抓住了花神庙的环境特征。于谦写庐山山阴石屋更妙:

花雨欲随岩翠落

松风遥傍洞云寒

春花欲傍青山飘落,松风与洞壑云岚混融。作者巧妙地捕捉了这两个极富动感的镜头,写出了庐山山阴石屋冷清脱俗的景色。笔者曾应长沙烈士公园之请,为人工湖长堤撰联云:

数里芳堤,掠水莺雏鸣岸柳

一声长笛,隔栏鱼老唤行人

公园的芳堤是宁静的,而笔者借莺鸣、笛声、鱼跃声抒写大自然的生机,使风景越发静谧宜人。

容量稍大的胜迹联可以置身于胜迹,将镜头掠影式地推移。当然,这种推移要照顾游人的目光,得依照一定的顺序。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出幅写自然景观,先写大观楼上所见远景,依方位顺序是“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接下来次第写楼上俯视五百里滇池的大观,有“蟹屿螺舟”、“风鬟雾鬓”、“蘋天苇地”、“翠羽丹霞”;视线从湖面移向岸边,则见“四围香稻”、“万顷晴沙”;然后想见四时美景,用“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作结,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大观”图画。黄建管的南京鸡鸣寺豁蒙楼题联也没有描述楼本身的景物,同样是置身于胜迹,以方位顺序剪辑楼上所见的四围名胜:

遥对清凉山,近临北极阁,更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画图传胜迹

昔题凭墅处,今曰豁蒙楼,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好风来座右,数声钟磬答莲歌

联中虽未标明东南西北,但鸡鸣寺就在鸡笼山麓,青凉山位于其西南,北极阁就在鸡鸣山上,台城遗址即在寺南,东边是荷花盛开的玄武湖,附近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读之宛若一一在目。

还有一类掠影式则类似国画泼墨,不注重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小景的摄取,而是注重于整体特色、气势的概括,或只是勾勒景观的轮廓,显得浑括、抽象。如佚名题江苏镇江焦山庙联:

江声犹带蜀

山色欲吞吴

他所看到的只是涵混一气的江声山色,却以广袤的吴、蜀为衬,一“带”一“吞”,分别用两组反义词为对,结语奇特而形象毕肖。曾国藩题四川新都桂湖也用这种大笔勾勒的手法: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只是他所勾画的既有典故传说(如联中暗及明朝才子杨慎的桂湖故居),又有自然景观。横括千里、包揽古今。俞樾的杭州西湖花港观鱼联风格又迥然不同:

选胜到里湖,过苏堤第二桥,距花港不数武

维舟登小榭,有奇峰四五朵,又老树两三行

此联认真中透出风趣,尽显乾嘉学者本色,既勾出了去花港的游览路线,又画出了小榭的代表性景物标志。行文简古,数据确凿,殆同一幅古老的方舆图。

无论是剪辑还是掠影,胜迹联都有个写景与写典,即写自然景观与写人文景观的问题。(当然,一些纯自然景观的胜迹联则没有写典的问题。)昆明大观楼长联出幅写景已如上述,其对幅以“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总起,接下来历数“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可以说是开创了上联写景、下联写典的先河。后世为联多用这种景典分写的方法。宋荦题武汉晴川阁联则为上联写典、下联写景的典型: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尊,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出幅从郑交甫仙人解佩、温庭筠与段成式词客题诗的典故,写汉江的人文景观;对幅从相邻的鄂渚烟光、脚下的汉阳树色,对岸的黄鹤楼笛声等不同方位勾画晴川阁的形胜,独具新意。佚名湖南长沙天心阁题联同此机杼,却是出幅写景,对幅写典: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诗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长沙时务学堂旧址建有百一亭,上镌笔者撰联:

百代萦思,佳人屐齿,硕彦游踪,依约云龙风虎

一亭独眺,巷陌参差,湘流容与,销磨月夕花晨

却是出幅写典,对幅写景。

须指出的是,无论是写景写典,功在剪辑,真气流转;切忌罗列,以致板滞。近代长联兴起,撰者往往搜索枯肠,远拉近塞,肆意求长;读者鲜能解其意,难于卒读。近代钟云舫长达一千六百一十二字的四川江津临江楼长联,从江津的地望说到蜀中的典章人物,从四川推及全国,从地狱说到天堂,从开天辟地说到十二万年以后,类似大赋类书,一味炫才扬己,诗意何存,状景已逝,更谈不上对临江楼的具体描绘了。

胜迹联构思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点化诗文。但凡历史名胜之地,总少不了有前人的吟咏,总会留下一些诗文。所谓“地以文传”,所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些诗文往往就是造就这些景点人文景观的主要内容。把有关诗文的词句加以改造,或者比原句说得更具体、更细致、更丰富;或者比原句说得更集中凝炼、尖锐深刻;或者引用原句,却大做翻案文章;或者改造原有的说法,把原句融入自己的意境中;或者只是模仿原句的结构、引用原句中个别的词语来开创新的意境,这就叫作点化。张尔荩题扬州史可法祠联云: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对幅语出唐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原诗“二分明月”只是称赞扬州繁华之语,张氏引用此语喻题中主人忠贞之心与出幅的“数点梅花”的比喻形成对仗。这是全新的意境,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更早一些有蒋士铨题联云: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三分明月万梅花

蒋联称“明月”不过代指扬州的月色,兴而且比,增加联句的诗意,同时也表达出史可法热爱故国之情。刘坤一题滕王阁联历来为人所称誉: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江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上联写今,借王勃序中的词语,言滕王阁所见壮丽的景色依旧。下联及人,虽用“阁中帝子”,但已转变原有的意境。王序原句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有“逝者如斯”的感慨,情绪比较消极。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雄视千古,状情景于眼前,注兴废于心底,其境界精神积极得多了。

许多胜迹都与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相关系,当然有足资凭吊者。吴恭亨《对联话》卷三云:“凡流连风景语,最忌无寄托,无注射,兀然空作一摄影机。”胜迹联有如抒情小诗,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为怀古而怀古,总以寄托作者的情怀为上。

首先,要引“我”入联。表达出作者的身份、立场、学养及审美趣味。

作联如作诗,联中所寄托的感情也要因“我”而异。黄鹤楼雄踞武昌黄鹤矶(又名蛇山),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历来题咏刻联很多,请看几个不同的人物在黄鹤楼的题联。

李联芳是陕西平利人,清同治进士,官至典礼院学士,他所撰黄鹤楼联,充满了典雅的书卷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华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荒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张之洞曾做过两江总督,在武汉成就过一番事业,他的题联颇有点踌躇满志:

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纵目,曾饱看春暮烟花

回忆“早岁”的励志奋发,对“诸君”又不乏教训的意味。

彭玉麟一生征战,以镇压太平军做到湖北巡抚,他的题联有感于国家战乱,希望有个升平美景: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陕甘总督左宗棠辗转征战,曾远赴甘肃、新疆,他来到临近家乡的黄鹤楼,耳边仿佛回旋着亲切的乡音乡曲,题联中不禁浮出缕缕乡情: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曲落梅中

应该说,这些黄鹤楼联,面对同样的景物,各联作者都凸现了不同的“自我”。

其次,要于联中见“时”。

这里所说的“时”是指特定的时代。《文心雕龙·时序》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上面所说的“我”的感情,归根到底是时代的产物。有责任感的文艺家总是应和着时代的脉搏,把自己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深重关注写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把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注射到联中。楹联创作鼎盛的近代,国家灾难深重,内忧外患苦苦煎熬着仁人志士,山水难以陶醉,名胜何能忘情?因而近代胜迹联中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弘一法师题福建晋江草庵联云:

草积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

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胡来朝题杭州西湖南高峰清喜阁联云: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

六朝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江峰青题安庆大观亭望华楼联感于时世、登楼怀人,且悲且壮:

金汤依旧扼荆阳,风起云飞,不尽悲歌怀猛士

银汉何时洗兵甲,内忧外患,似留艰巨待英才

他的滕王阁题联更是慷慨激昂、奇气咄咄:

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

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这里的班定远、终子云就是前联的英才、猛士,作者于凭吊之馀希望杰出的人物能应时而出,拯时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