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按摩辅助手法

按摩辅助手法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用于治疗肌肉疲劳、肢体麻木、肌肉痉挛、肢体瘫痪、肌肉萎缩及风湿痹痛等病。应用背法时,应先明确诊断。同时,双方应密切配合,方能成功。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滑落、慢性腰腿痛、滑膜嵌顿、腰椎前屈及屈伸受限等。切忌用力过大,避免损伤患者内脏。本法为强刺激手法。可用于治疗高热惊风、四肢抽搐以及痹病、筋骨痛及昏厥的急救。

1.拨法 术者用手指按入治疗部位,待有酸胀感时,做与肌纤维、肌腱、韧带经络成垂直方向的状似弹拨琴弦样的往返拨动(图52)。拨法又有拇指拨法、三指拨法和四指拨法之分。

拇指拨法即用拇指按于施术肌筋处,着力拨之。此法常用于腋窝、肘窝、腘窝等部位。

三指拨法即用拇指、示指和中指协同用力,或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指端插入肌筋缝隙中,着力拨之。此法常用于臀部、股外侧等肌肉丰满部位。

四指拨法即除拇指外四指并拢,指端插入肌筋缝隙中,着力拨之。此法常用于臀部、腰部及脊椎两旁。

拨动时,指下应有弹动感,但手指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本法具有解痉止痛、舒理肌筋、通经活络、消炎镇痛、松解粘连的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韧带、肌腱、筋膜与腰背肌部位。可用于治疗四肢扭伤、肌筋痉挛,以及伤后上臂提举困难、下肢步态艰难、外伤后局部粘连等。

2.叩击法 术者用拳背掌根、掌心、掌侧(即小鱼际部)或桑枝棒有节奏地、轻重适度地叩击施术部位。双手交替叩击并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响声(图53)。

图52 拨络法示意图

图53 叩击法示意图

叩击时,应以有节奏而又有弹性的继续冲击之方法叩击施术部位,并使之产生节律性起伏震动。用力应轻重适度,切忌用暴力叩击。本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调和气血之功。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腰背部及四肢近端可用拳击、拳背击打)。可用于治疗肌肉疲劳、肢体麻木、肌肉痉挛、肢体瘫痪、肌肉萎缩及风湿痹痛等病。

3.背法 术者与患者相背(或面背)站立。术者挽起患者两肘臂,并背起患者进行震颤(抖)、摇晃,随之左右摆动。以反背法为例:术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两手臂分别挽住患者两臂,然后弯腰前屈将患者悬空背起,用臀部顶颠患者腰眼并摇晃、摆动(图54)。

正背法则术者站在患者前面,背对患者,让患者两臂过术者两肩并于胸前交叉。术者弯腰前屈,将患者背起,用臀部顶颠、摇晃、摆动。

图54 背法示意图

应用背法时,应先明确诊断。同时,双方应密切配合,方能成功。动作不能粗暴。本法具有松解粘连、纠正小关节紊乱、舒筋活血、整复错位、缓解痉挛、滑利关节之功。适用于腰背、臀部。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滑落、慢性腰腿痛、滑膜嵌顿、腰椎前屈及屈伸受限等。

凡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脊椎结核及肿瘤患者,慎用或忌用本法。

4.踩跷法 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术者脱鞋站于床上,双手抓住床上面横杠或吊环使身体悬起,用适度自身重力,将双足踩跷在患者肩、背、腰、骶、臀部上。先由脊柱开始,由上至下地往返踩跷5~10遍。然后再从左至右地往返踩跷5~10遍(图55)。

踩法力度要由小到大,并视患者自感舒适为度。切忌用力过大,避免损伤患者内脏。速度要有节奏而快慢适中,每次踩跷10~15分钟。适用于肩、背、腰、骶、臀部。可用于治疗全身酸困不适、脊椎骨刺、肌肉痛、慢性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前屈、后伸受限等病症。尤为保健按摩所常用。

图55 踩跷法示意图

5.捏法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对合用力,均匀地捏拿皮肉,利用上下手指辗转挤捏前进(图56)。如此反复交替进行,使之有舒适、温热感。一般用来捏压穴位,也可沿着经脉循行的路径,循经捏压左右或相表里两条经脉上的多个穴位,如捏项法、捏脊法等。

图56 捏脊法示意图

以捏脊法为例:从骶尾端两侧开始,在脊柱两旁边提边捏,同时,右手松开皮肤,拇指向前伸,其余四指向前滑移,待松开原提起的皮层后,拇、示指再次提起皮肤做向后牵拉和揉捏动作。这时左手又松开皮层,按照右手的动作向前滑移和提捏皮肤。如此交替进行,直至第1胸椎两旁为止。反复操作,多做几遍。

在进行捏脊时,压力宜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当患者出现“得气”感时,可再持续数十秒钟或更长时间,然后缓慢放松,接着再次重复前法操作。次数和压力大小可视病情及治疗需要灵活掌握,一般每穴操作时间以2~5分钟为宜。

术者双手要保持温暖,剪短指甲。动作要连贯,缓慢向前推进;手法要柔和,防止强捏、重捏。本法具有活血化瘀、镇惊止痛、醒脑开窍、健脾止泻、清热安神、止咳化痰、化湿、活血通络之功效。适用于脊背、腰部、颈部及四肢部。可用于治疗发热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疼痛性疾病、腰背酸痛,如便秘、泄泻、腰背肌纤维织炎、小儿发热、食积呕吐、疳积、肩周炎等病症。

6.掐法 术者用指甲或指端掐压施术部位或穴位(图57)。掐压时至有酸、胀、麻感后持续施力30~60秒钟,可掐3~5次。根据不同部位,又有指尖掐法、屈指掐法之分。

本法为强刺激手法。掐前要修剪指甲,防止掐破皮肤。指力要持续,用力要平稳均匀,由小到大,逐渐加力。本法具有开窍醒神、镇惊止搐、退热除烦、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祛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经络、穴位、肌腱、四肢、肩部、背部、颈项等部位。可用于治疗高热惊风、四肢抽搐以及痹病、筋骨痛及昏厥的急救

7.拍法 术者用空拳(即五指并拢、掌指关节自然微屈,使掌心成凹状)、有节奏地拍打施术部位的体表(图58)。

图57 掐法示意图

图58 拍法示意图

术者腕关节要具有弹性,动作要柔和且有节律性,自上而下反复拍打。用力要平稳、均匀、适中,以局部发生轻微震动、皮肤出现微红充血、患者感到舒适为宜。体虚患者用力要轻,重症体实者用力要重。轻拍以腕关节、中拍以肘关节、重拍以肩关节带动施以拍打。切忌施以暴力。本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痉挛、舒理肌筋之功效。适用于腰背、四肢等部位。可用于治疗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肌肉萎缩、风湿性疼痛、局部知觉迟钝、肌肉痉挛等病症。

8.捋法 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远端,另一手手指略弯,用掌贴实施术部位,顺肌肉方向往返滑移(图59)。适用于四肢、腰背部。

图59 捋法示意图

9.运法 术者以拇指指腹或掌心在施术部位边绕环揉搓捻转,边直线推运(图60)。适用于肩、背、腰、骶部及四肢部等部位。

图60 运法示意图

以上所介绍的25种操作手法,可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单用或几种综合运用。患者体位应以患者舒适和便于施术为原则,术者于操作前视情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