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剂量桂枝用法用量

大剂量桂枝用法用量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味子收敛肺气,兼防辛散药伤阴。炙甘草补益心肺,调和中气。炙甘草益气,与附子、干姜相用,温阳之中以补阳。半夏开胃行津,调畅气机,降肺止逆,制约滋补药壅滞气机。蛤蚧补肺益肾,定喘止嗽。炙甘草益气,帅血而行,以助祛瘀,兼防攻伐药损伤正气。 方中黄连清心除烦。白芍益血,兼防化瘀药伤血。

(一)心肺虚寒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气喘。

2.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烦,或咳嗽,或动则气喘,或痰多清稀,或胸闷,或憋气,或头晕目眩,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 温补心气,益肺降逆;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小青龙汤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12g 人参9g 白术9g 干姜9g 麻黄6g 细辛9g 白芍9g 半夏12g 五味子12g 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 因方中有细辛,所以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补益心肺;若动则气喘者,加蛤蚧、沉香,以益气纳气;若痰多者,加陈皮、厚朴,以行气化湿化痰;若大便溏泄者,加薏苡仁、白扁豆,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若胸闷者,加砂仁、薤白、枳实,以芳香行气通阳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温通心阳,降肺止逆。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温养心肺。干姜温中散寒。麻黄温肺宣肺,止咳平喘。细辛温阳化饮。半夏醒脾燥湿涤痰。白芍益血敛阴,兼防辛散药伤血。五味子收敛肺气,兼防辛散药伤阴。炙甘草补益心肺,调和中气。

(二)心肺阳虚、水气浸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咳嗽,水肿。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咳吐白痰,或头晕目眩,或动则气喘,或倦怠乏力,或胸闷,或气短,或小便短少。

【治则与选方】 温补心肺,温阳利水;可选用桂枝人参汤、真武汤与麻黄汤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12g 人参9g 白术9g 干姜9g 茯苓9g 白芍9g 生姜9g 附子5g 麻黄9g 杏仁12g 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水肿甚者,加薏苡仁、大腹皮,以利水消肿;若心悸甚者,加山药、酸枣仁,以益气安神止悸;若呼吸困难者,加蛤蚧、沉香,以益气纳气;若胸闷者,加薤白、香附,以开胸行气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温通心阳,降肺止逆。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温养心肺。干姜、生姜,温中散寒,温阳化水。附子温壮阳气,阳以化水。麻黄宣肺降逆,止咳平喘。杏仁肃降肺气。白芍益血敛阴,兼防温热药伤阴。茯苓益气健脾,渗利水湿。炙甘草补益心肺,调和中气。

(三)心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腹胀,水肿。

2.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四肢无力,或恶心,或呕吐,或食欲不佳,或失眠,或头晕目眩,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 补益心气,温暖脾胃;可选用茯苓四逆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

【处方用药】 茯苓12g 生附子5g 干姜9g 桂枝12g白术9g 人参9g 炙甘草9g

【服用方法】 因方中有生附子,所以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4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心悸者,加阿胶、龙眼肉,以补血养心安神;若寒甚者,加吴茱萸、生姜,以温阳散寒;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若腹胀者,加木香、枳实,以行气除胀;若呼吸困难者,加人参、蛤蚧,以温补心肺;若水肿者,加大腹皮、陈皮,以行气利水消肿等。

【药物功效】 方中生附子温壮阳气,回阳救逆。干姜、桂枝,温阳化气。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安精神,定魂魄。茯苓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炙甘草益气,与附子、干姜相用,温阳之中以补阳。

(四)气阴亏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倦怠,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咳痰不利,或痰黄黏稠,或头晕目眩,或动则气喘,或五心烦热,或盗汗,或气短。

【治则与选方】 补益心肺,清热养阴;可选用麦门冬汤与人参蛤蚧散合方。

【处方用药】 麦冬168g 半夏24g 人参9g 粳米9g 大枣12枚 蛤蚧1对 杏仁15g 炙甘草15g 茯苓6g 贝母6g桑白皮6g 知母6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补益心气;若阴虚甚者,加百合、生地黄,以滋补阴津;若盗汗者,加牡蛎、五味子,以敛阴止汗;若咳痰不利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以宣肺止咳化痰等。

【药物功效】 方中重用麦冬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人参益气生津,调营和阴。粳米补益脾胃,化生阴津。大枣益胃气,养脾阴。半夏开胃行津,调畅气机,降肺止逆,制约滋补药壅滞气机。蛤蚧补肺益肾,定喘止嗽。贝母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桑白皮肃降肺气,定喘止咳。知母清热润肺化痰。杏仁肃降肺气,止咳平喘。茯苓渗湿健脾,杜绝生痰之源。炙甘草益气补虚,并调和诸药。

(五)阴虚内热、灼伤脉络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咯血。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五心烦热,或头晕目眩,或失眠多梦,或盗汗,或颧赤,或头晕目眩,或痰中带血。

【治则与选方】 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可选用百合地黄汤与黄连阿胶汤合方。

【处方用药】 百合14g 生地黄汁80ml 黄连12g 黄芩6g 白芍6g 鸡子黄2枚 阿胶9g

【服用方法】 阿胶烊化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3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阴虚甚者,加麦冬、天冬,以滋补阴津;若热甚者,加知母、胡黄连、银柴胡,以清退虚热;若咯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以凉血止血;若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大便干结者,加麻仁、郁李仁,以滋润通便等。

【药物功效】 方中百合滋补阴津。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生津。黄连、黄芩,清热除烦,兼以止血。鸡子黄清热益阴。阿胶滋补阴血兼止血。白芍补血敛阴和营。

(六)气虚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咯血。

2.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口渴,舌质暗或紫,苔薄黄,脉虚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嗜卧,或神疲,或因劳加重,或呼吸困难于夜间阵发性加重,或咳嗽,或胸痛如刺,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补益心气,清热化瘀;可选用四君子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 人参12g 白术12g 茯苓12g 桃仁9g 大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芒硝6g

【服用方法】 方中大黄与其他药同煎,不用后下;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虚甚者,加山药、黄芪,以健脾益气;若血瘀甚者,加当归、川芎、红花,以活血化瘀;若热甚者,加赤芍、牡丹皮,以清热散瘀;若胸痛甚者,加薤白、枳实,以行气通阳止痛等。

【药物功效】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芒硝软坚散结、消瘀。炙甘草益气,帅血而行,以助祛瘀,兼防攻伐药损伤正气。

(七)气郁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咯血。

2.辨证要点 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暗或紫,苔薄黄,脉虚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胸闷,或情绪低落,或表情沉默,或呼吸困难于夜间阵发性加重,或咳嗽,或胸痛如刺,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 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可选用四逆散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2g 炙甘草12g 白芍12g 枳实12g桃仁9g 大黄12g 桂枝6g 芒硝6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3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郁甚者,加薤白、厚朴,以行气宽胸;若瘀甚者,加当归、川芎、红花,以活血化瘀;若热甚者,加赤芍、牡丹皮、丹参,以清热凉血止血;若呼吸困难者,加麻黄、杏仁,以宣降肺气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行气解郁。枳实降泄浊气。白芍益血通络。桃仁活血化瘀。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芒硝软坚散结。炙甘草益气,兼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

(八)痰热瘀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胸闷。

2.辨证要点 口苦,舌质暗红或瘀紫,苔黄腻或厚,脉滑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心胸烦热,或胸中窒塞,或咳嗽,或端坐呼吸,或胸痛如刺,或夜间加剧,或大便不爽。

【治则与选方】 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小陷胸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处方用药】 黄连3g 半夏12g 全瓜蒌30g 桂枝12g茯苓12g 桃仁12g 牡丹皮12g 白芍12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痰甚者,加陈皮、胆南星,以清热理气化痰;若热甚者,加栀子、黄芩、竹叶,以清热燥湿泻火;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胸痛者,加五灵脂、蒲黄,以活血止痛;若胸中窒塞者,加枳实、薤白、厚朴,以行气降浊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连清心除烦。半夏醒脾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行气宽胸。桂枝通经化瘀。茯苓渗利痰湿。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白芍益血,兼防化瘀药伤血。

(九)寒凝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胸闷。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质暗淡或瘀紫,苔白腻或厚,脉沉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畏寒,或咳嗽,因寒加重,或端坐呼吸,或胸痛如刺,夜间加剧,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可选用当归四逆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处方用药】 当归9g 白芍9g 细辛9g 桂枝9g 通草6g 炙甘草9g 大枣25枚 桃仁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心悸者,加阿胶、龙眼肉、熟地黄,以补血养心安神;若寒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瘀甚者,加红花、川芎,以活血化瘀;若痛甚者,加五灵脂、蒲黄,以活血止痛;若呼吸困难者,加人参、蛤蚧,以温补心肺;若哮喘者,加麻黄、射干,以宣肺降逆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细辛,温阳散寒,通经止痛。当归、白芍,补血活血,缓急止悸。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通草通利血脉。茯苓渗利湿浊。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气以帅血,并调和诸药。

医案助读

刘某,女,64岁,郑州人。主诉有多年冠心病病史,3年前又出现右侧心力衰竭,经笔者诊治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近1周因感冒而诱发心悸、水肿,到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全心衰竭,嘱其应住院治疗,因其在3年前曾服用中药取得良好效果,故又特来诊治。刻诊:心悸,头昏头沉,呼吸不畅,胸中拘紧,颜面及四肢水肿,形体肥胖,手足不温,四肢沉重,动则气喘,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厚,脉沉弱。辨为阳虚痰湿,水气浸淫证,治当补益阳气,温阳化水;选用四逆加人参汤与真武汤合方加味,炙甘草6g,干姜5g,生川乌5g,人参3g,茯苓9g,白芍9g,生姜9g,白术6g,炮附子5g,薤白24g,枳实15g,泽泻15g。6剂,先以水浸泡约30分钟,然后大火煎药至沸腾,再小火煎煮4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服。二诊:胸中拘紧缓解,复以前方6剂。三诊:颜面水肿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较前好转,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服6g,每日分3次服。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脉沉弱辨为阳虚,再根据心悸、胸中拘紧、动则气喘辨为心气虚,因头沉、肢体困重辨为痰湿,又因颜面及四肢水肿辨为水气浸淫,以此辨为阳虚痰湿,水气浸淫证。方以四逆加人参汤温补阳气,兼益心阴;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加薤白通阳宽胸行气,枳实行气降浊。泽泻利水渗湿消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