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骨折伤者的急救原则

对骨折伤者的急救原则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类型多样,临床上以软组织损伤、牙及牙槽骨损伤及颌骨骨折较为常见。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部骨折同时发生。为了预防破伤风,伤后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早使用广谱抗生素。一般伤员可采取侧卧位或头侧向位,避免血凝块及分泌物堆积在口咽部。运送途中,应随时观察伤情变化,防止窒息或休克发生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类型多样,临床上以软组织损伤、牙及牙槽骨损伤及颌骨骨折较为常见。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部骨折同时发生。牙及牙槽骨损伤前牙区多见,常因碰撞、跌倒、打击或咀嚼硬物而引起。轻则牙齿松动,重则发生牙脱位、牙折断及牙槽骨骨折。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及上、下颌骨联合骨折。临床多见下颌骨骨折,其骨折线易发生在解剖结构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下颌角、髁状突颈部等部位。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易合并颅脑损伤 上颌骨与颅底连接紧密,损伤时常合并有颅脑损伤。

2.易出血 颌面部血管吻合支多,血液循环丰富,所以伤后易引起大量出血,但是损伤也易于愈合。

3.易发生窒息 损伤后软组织移位、水肿,舌后坠以及各种异物的存留等,均可能阻塞呼吸道而窒息。

4.易致功能障碍 由于口腔颌面部、鼻等器官有着特殊的生理功能,故损伤后对患者的咀嚼、吞咽、语言、呼吸、容貌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给患者及家人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

(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

1.窒息急救措施

(1)解除阻塞:用手指或器械伸入口腔咽喉部,迅速取出阻塞物。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血液、血凝块等。如有舌后坠时,先托双侧下颌角向前上方,立即用穿好粗丝线的大弯针在舌尖部约2cm处贯穿舌体,将舌拉出口外,缝线固定于外衣扣上或颈部绷带上。无缝合针线时,可用大别针如上法操作。上颌骨水平骨折,软腭向下后坠落压于舌背时,在清除异物后,用筷子或压舌板、铅笔横放于双侧前磨牙部位,将上颌骨向上提吊,并将两侧固定于头部绷带上。

(2)改变患者体位:先解开颈部衣扣,并使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位,便于唾液及分泌物自然流出。采用俯卧位时,需垫高患者的前额。

(3)放入通气管:对因肿胀压迫呼吸道的患者可经口鼻插入通气管,以解除窒息。对下颌体前部粉碎性骨折或双侧骨折的患者,需运送时,即使神志清醒,亦应放通气管。

2.出血的急救 应根据损伤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及现场条件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方法有压迫止血、结扎止血和药物止血。

3.休克的急救 口腔颌面部严重的复合伤,可引起出血性休克,要注意休克早期的全身变化。休克的处理原则为安静、镇痛、止血和输液,可用药物协助恢复和维持血压。对失血性休克,则以补充血容量为根本措施。

4.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 凡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减少搬动,暂停不急需的检查或手术。如鼻或外耳道有脑脊液外流时,禁止做耳、鼻内填塞与冲洗,以免引起感染。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给予适量镇静药,但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影响瞳孔变化及引起呕吐,增加颅内压。如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应控制入水量,并静脉推注或滴注20%甘露醇200ml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每天3~4次,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地塞米松对控制脑水肿亦有良效。如病情恶化,颅内有血肿形成,应及时请有关专科会诊处理。

5.预防与控制感染 也是急救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在有条件时,应尽早进行清创缝合术,如没有条件,应早期包扎伤口,防止外界细菌继续侵入。为了预防破伤风,伤后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早使用广谱抗生素。

6.包扎和运送

(1)包扎:包扎是急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起到压迫止血,暂时固定骨折,保护并缩小创面,减少污染或唾液外流作用等。

常用的包扎方法有①四尾带包扎法:将绷带撕剪成四尾形,颏部垫棉垫,将左右后两尾结在头顶前,左右前两尾结在枕骨下,然后再将二尾末端结扎以起到制动作用。②“十字”绷带包扎法:用绷带先围绕额枕部缠绕2~3圈后,自一侧反折则由耳前区下绕过额部至对侧,再由耳前区向上越过顶部呈环形包绕,如此反复数次,末端用胶布固定。或在围绕额枕部2~3圈后将绷带穿越绕头绷带而不用反折方法亦可达到同样效果。

(2)运送:运送伤员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颈部垫高,使鼻腔悬空,有利于唾液外流和防止舌后坠。一般伤员可采取侧卧位或头侧向位,避免血凝块及分泌物堆积在口咽部。运送途中,应随时观察伤情变化,防止窒息或休克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