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结果图片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结果图片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核菌素是由结核杆菌蛋白质制成的一种特异性反应原,1891年正式命名结核菌培养滤液为结核菌素。结核菌素试验一直是用来诊断结核菌感染的一种传统方法,辅助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此法为目前全球推广的标准化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结核菌素是由结核杆菌蛋白质制成的一种特异性反应原,1891年正式命名结核菌培养滤液为结核菌素。结核菌素试验一直是用来诊断结核菌感染的一种传统方法,辅助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是结核杆菌经提纯、沉淀、脱水后的纯结核蛋白,虽仍有少量多糖、核酸等成分,但比旧结核菌素(OT)纯得多,所以目前全球及我国均推行使用PPD。

二、试验原理

人体遭受结核菌感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当再次将结核菌素接种到皮内时,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反应,皮肤局部出现红肿块,在48~72h达高峰。

三、试验方法

皮内注射法:在前臂掌侧中下1/3处皮内注射PPD 5U(0.1ml),形成直径为6~10mm大小的白色凸泡,48~72h测量硬结直径。此法为目前全球推广的标准化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四、结果判读

美国对结核菌素阳性反应标准予以分类。

1.对感染HIV或HIV感染高危者,与肺结核患者有近期密切接触史,胸片有陈旧病灶者,以反应≥5mm为阳性标准。

2.对来自低收入地区,结核高流行地区以及患有糖尿病、肺尘埃沉着病、胃切除、恶性疾病和使用免疫抑制药者的结核病高发对象,以反应≥10mm为阳性标准。

3.其他人以反应≥15mm为阳性标准。

用于个体结核感染的诊断,原则上是反应越强,表示结核感染可能性越大,但由于个体所处环境不同,本身情况不同等原因,其结核感染的标准也应不同。如对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和胸部X线检查有结核病变表现者其结核菌素反应比交叉反应可能性更大,又如使用激素、HIV阳性患者,其结核菌素反应能力可能受到抑制,对以上个体采用较低的界值作为阳性标准可能是合适的,如果没有以上因素,采用较高的界值更为合适。

我国一直使用硬结≥5mm为阳性,≥20mm或有水疱丘疹等为强阳性,3岁以下儿童≥15mm为强阳性的标准,是否需要调整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临床意义

对于新感染的诊断,一般认为两年以内儿童青少年反应直径大小增加10mm以上,一般成人增加15mm以上认为是新感染了结核菌。

“复强”现象:已受感染的机体所建立的对结核菌素迟发敏感性可逐渐减弱,导致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试验的刺激可以重新出现阳性结果,易被误认为是新近感染。为了避免“复强”现象,可采用二次试验。首次试验阴性,1周后进行第二次试验,如果仍为阴性,确认为未感染,如第二次为阳性,确认为已感染者则表示“复强”反应,未感染者为新近感染结核。

结核菌素反应越强,说明结核菌感染可能性越大,但不能肯定疾病的存在。然而对未种卡介苗的儿童呈阳性反应,对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呈强阳性反应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年龄越小诊断价值越大。对临床疑有结核病的患者来说,阳性支持结核病的诊断,阴性反应则结核的可能性较小,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严重或全身播散性结核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及使用免疫抑制药者,即使是结核病结核菌素反应也可阴性。

2.某些疾病可使感染了结核病的机体结核菌素呈阴性反应。

(1)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使原来结核菌素阳性反应转变为阴性,一旦病变趋向痊愈,结核菌素可恢复阳性。

(2)肿瘤:早期肿瘤患者对结核菌素反应影响不大,中晚期患者多数呈阴性反应。

(3)结节病:部分病人可使结核菌素反应减弱或呈阴性。

(4)病毒感染:麻疹、腮腺炎、水痘、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病毒性肝炎等可使结核菌素反应减弱。

(李 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