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脾虚证分子生物学研究展望

脾虚证分子生物学研究展望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单纯脾虚证的研究,还是病证结合脾虚证的研究,现普遍认为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应从两个方向深入研究。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属起步阶段。②加强临床脾虚证的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出较为客观的量化的诊断标准。如果能将已有脾虚证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可望得出一组较为客观的特异的指标群,为脾本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目前,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已经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近几年,脾虚证的研究已逐渐转移到证病结合研究的轨道上来。无论是单纯脾虚证的研究,还是病证结合脾虚证的研究,现普遍认为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应从两个方向深入研究。一是对4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有益的、简便易行的指标进行脏腑间的横向比较研究,筛选出一组符合中医临床脾虚证特点的相对特异的指标群,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这项工作,既有益于脾虚证的临床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也有益于揭示脾虚证的病理本质。二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脾的本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属起步阶段。对未来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集中力量,进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脾本质,属于前瞻性研究,进行临床研究,难度较大。因此,动物模型的研究成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动物模型复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研究成果。转基因动物模型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脾虚的病理状态。集中力量研制该模型,将有助于脾本质的深入研究。②加强临床脾虚证的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出较为客观的量化的诊断标准。目前,对于脾虚的病理本质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脾虚证的诊断标准还缺乏客观性。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探讨脾虚证诊断标准的量化问题。如果能将已有脾虚证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可望得出一组较为客观的特异的指标群,为脾本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③注意脏腑间的相关性,改进科研设计方案,增设对照组。中医认为: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紧密相连,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虚证是一组反映多系统多功能异常的症候群,某一指标的改变,可能存在于五脏的病理变化之中。因而,在科研设计方案中,不应只与正常组对照,而应设有他脏的对照组。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五脏的对比研究。这样,既可筛选出一组相对特异的指标群,又可揭示指标与五脏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④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选择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指标。由于中医的证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五脏中的某一脏的病理变化囊括了多系统多功能的变化。因此以西医某一指标反映某一病理变化的观点,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医某一脏虚证的本质,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其本质。所以,应选择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群,从多方位多角度反映其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