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修中毒症

装修中毒症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自2003年3月装修后,出现神疲乏力,手足出汗,尿频,自服用冬虫夏草后,又见鼻流血,小便黄赤,舌黯红,脉沉弦,西医诊断为装修中毒症。二者伍用,既增强收敛止血之功,而无止血留瘀之患。三诊药已中病,诸症明显减轻,但气阴不足之象显现,故宗扶正祛邪兼施之法,重用黄芪、党参相须为用,增强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合山药、炙甘草则增强气阴双补之力。综观全案立法用药,宗扶正祛邪之则,行攻补兼施之法。

窦某,男,26岁,工人。2003年7月8日就诊。

患者自2003年3月装修后,出现神疲乏力,手足出汗,尿频,自服用冬虫夏草后,又见鼻流血,小便黄赤,舌黯红,脉沉弦,西医诊断为装修中毒症。

[辨证] 热毒入血,气阴两伤。

[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止血。

[处方] 栀子10g,牡丹皮12g,重楼10g,败酱草15g,土茯苓15g,升麻5g,炙黄芪30g,当归12g,太子参15g,山药12g,白芍18g,炙龟甲12g,阿胶12g,炙甘草10g,藕节15g。

水煎服,7剂。如有小效,可继服多剂。

二诊:2003年7月22日。

服上方14剂后,神疲乏力、手足出汗均明显减轻。口渴,皮下有斑疹隐现,尿黄,大便稍干,舌黯红,脉沉小弦。

[辨证] 热毒入血,气阴两伤。

[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祛斑。

[处方] 生地黄30g,栀子10g,牡丹皮12g,生石膏30g(先煎),黄芩10g,知母10g,淡竹叶1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忍冬藤15g,赤小豆15g,生黄芪30g,当归12g。

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另服:连翘败毒丸2瓶,每服6g,每日2次。

三诊:2003年8月19日。

上方连服21剂后,诸症明显减轻,仅有夜尿频,劳累感到乏力,手足有时出汗,舌淡红,脉沉小弦。

[辨证] 余毒未尽,气阴不足。

[治法] 益气养阴,排毒缩尿。

[处方] 黄芪30g,党参12g,山药12g,炙甘草9g,土茯苓15g,马齿苋15g,败酱草15g,木槿皮10g,苦参6g,苍耳子6g,益智仁10g,覆盆子10g,升麻3g,金樱子10g。

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四诊:2003年9月16日。

上方连服28剂后,精神明显好转,气色红润,无劳累乏力之感,时有手足出汗,舌淡红,脉沉缓。宗上法扶正祛邪,以理善后。

[处方] 黄芪30g,党参15g,炙甘草10g,糯稻根须15g,十大功劳15g,浮小麦30g,重楼10g,川贝母、浙贝母各10g,土茯苓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10g,连翘12g,苍耳子6g,白芷6g。

水煎服,14剂。药后告愈。

【解析】 本案系毒邪深入血分而致气阴两伤者,属虚实夹杂证。若单独攻邪,恐有伤正之弊,纯用扶正,又有留邪之患。治疗始终抓住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扶正这一基本原则,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使之向有利于疾病痊愈的方向转化,故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之法而获良效。一诊以栀子、牡丹皮伍用,重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重楼为治疮疡肿毒之要药,且能凉血利尿;败酱草功专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又能活血行瘀,亦为疮痈肿毒之佳品;土茯苓清热解毒之中,长于渗利下导;升麻清热解毒之中,善能升提上行。六药合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升清降浊之功相得益彰。重用炙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伍当归则补气生血;合山药则气阴双补;太子参功能补脾益肺,养阴生津,配黄芪则增强气阴双补之力。龟甲咸平纯阴,“肾经药也,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滋阴潜阳力胜,善于益肾健骨,补血止血;白芍苦酸而阴柔,主入肝经血分,功专补血敛阴,守而不走,长于柔肝缓急;当归专能补血,又能行血,补中有动。三药相合,既增强滋阴养血,柔肝缓急之力,止血又无留瘀之弊。阿胶为补血止血之要药,又能滋阴润燥;藕节善于收敛止血,化瘀而生新,为止血而不留瘀之佳品。二者伍用,既增强收敛止血之功,而无止血留瘀之患。炙甘草合“参芪”等同用,增强益气养阴之效;伍白芍则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二诊气阴两伤之象虽轻,然热盛伤津,热毒入血之症有增无减,故重用生地黄与栀子、牡丹皮同用,增强清热生津,凉血解毒之力。生石膏为清热泻火之首药,善清气分之实热,解肌热而透邪外出,又能生津止渴,而重在清泻肺胃,除烦热,可谓一举三得,与知母、黄芩相合,既增强清热泻火之功,又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蒲公英、紫花地丁相须而行,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益彰;忍冬藤(银花藤)既清气分和血分之热邪火毒,又能活血通络;连翘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素有疮家圣药之称。四药合用,清热解毒,气血两清,通络散结之力倍增。赤小豆为补中有利之渗湿药,尤以渗利下焦水湿见长,又入血分,托毒生肌;“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以淡竹叶清香透心,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之血分热而解。二者寓于诸药相合,既增强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又能使毒邪自小便而出。攻邪恐有伤正之弊,故以黄芪、当归补气生血,扶正固本。三诊药已中病,诸症明显减轻,但气阴不足之象显现,故宗扶正祛邪兼施之法,重用黄芪、党参相须为用,增强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合山药、炙甘草则增强气阴双补之力。土茯苓利湿导热之中,更长于解毒;马齿苋功专凉血解毒利湿,清泄而不伤正,凉血而不峻;苦参功似黄芩、黄连、龙胆而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芩、连力量益烈”(《本草正义》);木槿皮清热解毒,祛湿杀虫。四药合用,既增强清热解毒,利湿杀虫之功,又有导热下行之效。益智仁功能温肾暖脾,善温下焦而固气,暖脾胃而调中;覆盆子补而能固,涩而无凝滞之害,故为补肾固精缩尿之要药;金樱子功专固敛,善敛虚散之气,固滑脱之关。三者相合,补中寓敛,涩而不滞,增强补肾缩尿之力。苍耳子本为发散风寒之品,《本草正义》称其:“又独能上达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风病之要药,而无辛香走窜、升泄过度、耗散正气之虑”;升麻清热解毒,更长于引阳明之经,升举清阳。两药伍用,升举清阳之功益彰。四诊病已向愈,但时有手足汗出,脉沉缓均为气阴不足之征,故宗扶正祛邪之法,理其善后。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以扶正;佐以苍耳子、白芷升举清阳,增强益气升阳之力;十大功劳滋阴清热。六药合用,气阴双补以扶正。糯稻根须为清补脾胃,生津止汗之佳品;浮小麦为养心止汗,敛阴固表之妙药。二者伍用,增强补虚止汗之效。川贝母长于润肺化痰,浙贝母善于清化散结,“二贝”相须为用,开郁下气,润肺消痰,“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合功劳叶则有滋阴清热,解毒散结之功。单纯扶正恐有余毒未尽、“死灰复燃”之虑,故以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重楼相合,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消痈;土茯苓、苍耳子、白芷伍用,则有升清降浊之义。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宗扶正祛邪之则,行攻补兼施之法。攻邪重在清热凉血解毒为主,佐以渗利下导,引邪外出;扶正则以气阴双补为要,使以升举清阳,共收升清降浊之功。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毒邪深入血分而致气阴两伤,故以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为法。

2.对药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