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津液,由脾气生成并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于周身并下输肾与膀胱,肺脾功能协调,是保证津液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肺肾这种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津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能温暖全身之津血,并推动津血的运行,则痰饮不生,咳嗽不作。肺气清肃下降,并布散津液,能促进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脏腑、形体、官窍组成,各脏腑、形体、官窍有不同的功能,但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

(一)肺与脾

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

肺司呼吸而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为谷气,二气在肺中汇合为宗气,宗气与元气相合为一身之气。只有在肺脾两脏的协调作用下,才能保证宗气及一身之气的生成。

人的津液,由脾气生成并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于周身并下输肾与膀胱,肺脾功能协调,是保证津液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若脾失健运,则聚水湿而化饮生痰。故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根据五行观点,脾与肺有着土生金的关系。脾胃运化所生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于肺,营养和滋润着肺的实体,使其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气虚则累及于肺(母病及子),反之,肺气虚不能为脾输布水谷精微及津液,也会累及于脾,所以脾虚易导致肺虚,肺虚也易导致脾虚,故临床上多见肺脾气虚的证候。

(二)肺与肾

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动、水液代谢和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呼吸运动虽由肺所主,但亦需要肾纳气功能的协助。只有肾之精气充盛,肺吸入的清气才能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故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往往相互影响,以致出现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呼吸表浅的表现。

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为水脏,主水液代谢。肺行水的功能,有赖肾气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肺肃降的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肺肾这种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津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若肺肾功能失调,则水液代谢障碍而出现水肿。

肺肾之阴阳,相互滋生。肺阴充足,下输于肾,可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肺阴,也使肺阴充足。肺肾之阴皆不足,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阴虚内热。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能温暖全身之津血,并推动津血的运行,则痰饮不生,咳嗽不作。

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脾之虚,多痰嗽喘咳,日久不愈,必累及于肾,导致肾阳不足,故老年久病痰饮喘咳,多属肺肾阳虚。

(三)肺与心

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的协同调节方面。

心主血,肺主气,心肺相互协调,可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心气的推动及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功能,从而加强了血脉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因此,宗气是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若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之呼吸壅塞,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心血瘀阻;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也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胸闷、咳嗽等症。

(四)肺与肝

二者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与降的调节方面。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此为肝肺气机升降的特点所在。肝升肺降,升降协调,以维持全身的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肺肝两脏相互为用,又相互制约。若肝气上逆,或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咳嗽、胸憋痛、咯血等肝火犯肺之证;若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也可伤及肝阴,导致肝阳上亢、头痛易怒、胁助胀痛等症。

(五)肺与大肠

二者一脏一腑,构成表里关系,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和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相互为用的方面。肺气清肃下降,并布散津液,能促进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肺气壅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可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若大肠实热,传导不畅,也可影响到肺的肃降,出现胸满咳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