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图书馆引进现代化技术的原则和要求

医学图书馆引进现代化技术的原则和要求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技术更新很快、折旧率很高的数字化设备,“一次到位”不但是以高成本超前购买未来的低价需求,而且未来的技术往往会与现在看来超前的技术不一致,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医学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引进既包括现代化设备的引进,也包括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引进。在引进技术规划决策和实际招标采购过程中,应遵循适用性、经济性和前瞻性原则,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努力发挥引进技术的效能,尽量提高经费投入的效益。

(一)医学图书馆引进现代化技术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所谓适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医学图书馆在引进现代化技术时,应与本馆实际需求相适应,既要满足本馆的发展需要,也要防止贪大求新、盲目引进。引进现代化技术的目的,或为减轻图书馆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或为本馆增加新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服务的水平。因此,在规划技术引进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本馆的经费、资源、人员、用户、环境等各方面情况,权衡各种技术方案的利弊,使引进技术“能用、够用、好用”。医学图书馆需要引进的技术当然不能是落后的技术,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最新的技术,而应该是成熟的并有成功应用实例的技术。

2.经济性原则 所谓经济性原则,是指医学图书馆在引进技术时,应慎重处理好经费投入与本馆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做好长远规划的前提下以满足近2~3年技术设备需求为度进行投入,克服“一次到位”思想,避免浪费,同时保证持续均衡的经费投入。现代化技术设备,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存储等数字化设备,发展十分迅速,其价格往往成梯度下降,特别是每次技术升级都会带来原有设备价格雪崩,因此对这些设备的投入应主要考虑目前及未来2~3年的需要。

3.前瞻性原则 所谓前瞻性原则,是指引进技术既要满足医学图书馆目前的需要,还应结合本馆发展趋势和现代化技术发展前景,选择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因而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选择引进技术时,既要考察技术是否成熟,又要考虑技术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周期,符合现代技术发展方向和网络信息服务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从用户的长远需求出发,充分分析评价目前已有的图书馆应用实例,选择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作为引进目标。

(二)医学图书馆引进现代化技术的要求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医学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基础、技术水平和社会功能,结合有关因素确定其当前和长远的需求,科学制订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分步实施。如果没有长远规划,就会造成盲目引进,导致浪费。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超前预留设计。所谓超前预留设计,是根据长远规划考虑未来需要,并针对未来需要进行“预留”,而不搞“一次到位”的设计。在实践中有些设计不是缺乏长远的眼光,就是误解“超前意识”,“杀鸡用牛刀”,造成浪费。对于技术更新很快、折旧率很高的数字化设备,“一次到位”不但是以高成本超前购买未来的低价需求,而且未来的技术往往会与现在看来超前的技术不一致,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立足现实,兼顾未来 有了超前预留设计,随之而来的就是立足近期需要,分批购置技术设备。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引进技术设备与现有技术设备的连接及系统兼容性,同时还要兼顾与未来技术设备的衔接,具备足够的功能拓展性。由于医学图书馆一般或多或少地已有一部分技术设备,因此在引进新的技术设备时也应尽量保护以前投资。例如,随着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医学图书馆存储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就使得存储的架构、类型、品牌繁杂。在引进新的海量存储技术时,就应要求其具备可管理性、安全性、高兼容性、可扩展性等,从而可以把医学图书馆在不同时期购买的不同架构、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存储产品集成为一个新的存储系统,在提高整体存储性能的同时,保护以往的投资。

3.储备技术,重视培训 医学图书馆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才能保证技术的顺利引进。首先,一定的技术能力有助于医学图书馆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并能对技术项目的具体目标和功能进行科学表达。其次,一定的技术能力有助于医学图书馆识别技术供应商在技术项目中拟采用的关键技术,从而使双方对项目期限和费用问题的讨论公平和适当。再次,在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阶段,医学图书馆应利用自身对技术的理解,对技术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条款进行分析,对引进技术项目的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并明确供应商的有关责任。最后,在技术引进合同的实施与检查验收阶段,医学图书馆要能以一定的技术能力为基础,判断和验收合同条款是否有效执行,并能对技术引进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

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需要预先进行相关技术的储备。为此,既可以直接引进相关技术人员,也可以安排现有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要让人等设备,不让设备等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要提前进行。有些馆配备了新技术设备后,由于没有熟悉使用的操作人员,导致设备大量闲置;甚至因此而导致无法运行与维护的情况;一些相关培训往往也停留在低水平的、分散的、流于形式的层次上。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提前、集中、高质量技术培训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