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和结肠溃疡区别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和结肠溃疡区别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时,可出现毒性巨结肠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很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且年纪较正常人轻,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警惕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溃疡性结肠炎常先累及直肠和左半结肠,病变呈连续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是免疫缺陷病。本病早期几乎先侵犯直肠,随后复发时向近端发展,乙状结肠、降结肠的病变加重,而直肠则减轻。随着病变的发展,可涉及整个结肠。

病理早期改变主要为结肠的黏膜炎和黏膜糜烂、黏膜和黏膜下水肿,以后形成溃疡。随着病变的发展,黏膜下肌层产生纤维变性,进而发生增殖性变化;由于纤维变性和结肠肌层收缩,结肠管腔变窄和长轴缩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黏血便。

【影像学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结肠无名沟和无名小区变得模糊和粗糙,以后则出现颗粒状或沙粒状黏膜,在结肠黏膜上呈现许多细小分布较均匀的斑点状密度增高影,正常结肠黏膜之背景消失。结肠的腔壁线也较毛糙。随着病变的发展,结肠的黏膜表面发生多发表浅溃疡,在X线上表现为粗颗粒状黏膜。这时结肠的腔壁线变得更为粗糙,并见增厚,典型的表现有摁扣样溃疡、双边征、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摁扣样溃疡为黏膜下脓肿溃破后形成底较宽、口较小的溃疡,侧位观如同摁扣状。双边征为溃疡相连形成的针状线影与黏膜表面涂布形成的腔壁线影呈相平行的双线影。假性息肉是黏膜脱落坏死后形成的溃疡间残留的炎性黏膜相对隆起所致。在双对比相上表现为直径不到1cm之环状影,这种环影比一般息肉所形成的环影毛糙,在钡池中呈现为小的透亮影。炎性息肉是由炎性肉芽组织及增生上皮所组成,常出现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多见于左半结肠,息肉大多无蒂,可呈纤维状或丝状,大小从几毫米到1cm左右,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后,可出现结肠袋消失和直肠瓣变浅,结肠管腔变窄和缩短,乙状结肠和结肠脾曲可有相当的缩短,并出现骶骨前间隙增宽,其宽度超过1.5cm。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时,可出现毒性巨结肠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很高。主要表现为结肠呈显著的急性扩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且年纪较正常人轻,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警惕其发生癌变的可能。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常先累及直肠和左半结肠,病变呈连续状态。克罗恩病常有小肠的病变,结肠病变呈跳跃式和不对称性,累及末端回肠和出现瘘,而直肠段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