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热患儿都适宜冰枕降温吗

发热患儿都适宜冰枕降温吗

时间:2022-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发热机制是机体的主动调节,很少超过41℃。但是,并非所有发热患儿都适宜冰枕降温,而且同一患儿在发热的某些时期也不适合应用冰枕降温。6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冰枕降温。冰枕降温时,在皮肤和冰袋或冰枕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因此,反复发热的患儿在加强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药物辅助降温。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多数人在儿童期都有发热的经历。家长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十分普遍,常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发热时一日数次赶往医院,迫切要求医生给孩子多次肌内注射退热剂或随时采用降温措施,甚至不合理的应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导致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不良后果的发生。这种现象国外称为“发热恐惧症”。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发热的原理吧。

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一般认为直肠温度(肛温)38℃以上时称为发热,口腔和腋下温度比肛温分别低0.5℃和0.8℃。现代研究认为发热既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又是机体抗感染的保护性反应之一。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外致热原)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时,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同时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等,使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临床上可见发热时小儿四肢厥冷、畏寒、战栗等。按照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的变化消长,一般将发热分为4期: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此发热机制是机体的主动调节,很少超过41℃。

冰枕降温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是利用局部冰敷达到降低头部温度的作用。其具体方法为:将冰袋或冰枕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专门的冰袋或冰枕可将冰块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应用,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

但是,并非所有发热患儿都适宜冰枕降温,而且同一患儿在发热的某些时期也不适合应用冰枕降温。那么,实施冰枕降温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6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冰枕降温。因为婴儿的体温易受外在温度影响,对于许多婴儿来说,发热时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如果应用冰袋就可能出现过度降温,导致体温不升等问题。如减少衣被体温仍未降低,可用温水擦浴。

(2)孩子体温处于上升阶段不宜使用冰枕降温。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皮肤表面的温度是降低的,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末端厥冷,可有战栗出现,此时要注意肢体的保暖,喂些开水。此时,如果使用冰枕或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可以使外周血管进一步收缩,可能发生周围循环不良,不利于机体散热,甚至使体温进一步升高。

(3)冰枕降温时不能用冰枕直接接触皮肤。冰枕降温时,在皮肤和冰袋或冰枕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此外,冰枕或冰袋也不可放在胸部和腹部,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4)在冰枕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有手足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

最后,家长应了解无论采用何种物理降温方法,因为此方法不能降低体温调定点,所以作用均不太持久,体温容易回升。因此,反复发热的患儿在加强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药物辅助降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