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臭味相投”是说因都爱闻臭味而走在一起的吗

“臭味相投”是说因都爱闻臭味而走在一起的吗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臭味相投”这一成语,通常有这样两种解释:一种是如标题中所说的那样;另一种则是“两人或一群人因具有相同的难闻的臭味而结合在一起或相投合”。第二是误解者不了解“臭味”的本义。如今“臭味相投”则含有贬义了,指“不高尚的两个人或一群人相投合”,这大抵是受了现在“臭”的难闻的味的影响。此外,“臭味”还涉及一个读音的问题。“臭”的读音因语境不同而不同。
“臭味相投”是说因都爱闻臭味而走在一起的吗_成语纠正误解三百例

对“臭味相投”这一成语,通常有这样两种解释:一种是如标题中所说的那样;另一种则是“两人或一群人因具有相同的难闻的臭味而结合在一起或相投合”。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这个成语之所以容易被误解,第一是因为“臭”这个词的古今词义有变化。“臭”的本义乃是“气味的总称”,如《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意思是说:“老天爷行事是很难仿效的。之所以难仿效,是因为老天爷所干的事没声音也没气味,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鼻子闻不到它的香臭。但是如仿效文王之道,那么天下人都可信服而且顺从。”此中的“臭”即用的是本义。后来“臭”的意义有所发展,到今天“臭”已变成“难闻的那种气味”,这也就是产生“爱闻臭味”或“具有相同臭味”这种误解的原因之一。第二是误解者不了解“臭味”的本义。“臭味”的本义也是“气味”,与“臭”相同。由于“同类的东西气味是相同的”,这就引申出用“臭味”来比喻同类的人或事物了。如《左传·襄公八年》:“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这说的是晋国的范宣子到鲁国来出使,要求鲁国与晋国一起讨伐郑国。鲁襄公宴请范宣子。在宴会上范宣子吟诵《诗经·召南·摽有梅》,用梅花盛开之后就要凋落提醒鲁国要抓紧时机讨伐郑国。鲁国的大臣季武子听范宣子吟诵《摽有梅》之后,就说了上面这几句话,意思是“谁敢不听从你们晋国的要求呢?现在你用梅的盛极则衰晓喻我们,我们理解。我国的国君对你国的国君来说,是你国国君的同类啊!”季武子在这里就是用“臭味”指代“同类”。后来“臭味”又与“相投”搭配,组成“臭味相投”,表示“同类人志趣相投合”。如宋·牟《陵阳词·木兰花慢·饯公孙倅》:“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席上没有美味的蟹并不妨事,有监州(官名)你在,使我们这些志同道合者愉快地在一起。]从此诗句中可知“臭味相投”是表示志同道合的同类的,因此“臭味”并无贬义(注意“喜相投”)。如今“臭味相投”则含有贬义了,指“不高尚的两个人或一群人相投合”,这大抵是受了现在“臭”的难闻的味的影响。此外,“臭味”还涉及一个读音的问题。“臭”的读音因语境不同而不同。本文所涉及的“无声无臭”则读xiù。此外“臭味”在工具书上有两种注音: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古代汉语词典》注为“xiù wèi”,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辞源》注为“chòu wèi”。从今天人们使用此词的读音看,“臭”多读chòu。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