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针第六十七

行针第六十七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先生讲了九针的用法之后,在给百姓针刺治病时,却发现百姓的血气盛衰各不相同,也就有不同的针刺反应。有的神气易于激动,在进针之前,似乎就有得气的感觉;有的刚刚进针就有得气的感觉;有的则在出针之后才有得气的感觉;有的则要几次进针才有得气的感觉;有的进针后还会出现气逆、晕针等不良反应;有的进针多次后病情反而加重。以上这六种情况,表现各自不相同,很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阳气偏旺的人,他的神气容易激动,所以针刺时很快就会产生得气的感觉。黄帝道:什么样的人算是阳气偏旺的人呢?岐伯说:阳气偏旺的人,阳气炽热如火,快言快语,办事风风火火,举手掷足干净利落。这种人心肺的阳气有余,阳气滑利亢盛而发散,针刺时神气易于激动,所以在进针之前似乎就有得气的感觉。黄帝道:有些阳气偏旺的人,神气却难以激动,又为什么呢?岐伯说:因为这种人的阴气同样是偏盛的。黄帝道:怎么知道这种人的阴气也偏盛呢?岐伯说:阳气偏旺的人,心情愉悦,多喜易乐;而阴气同时偏盛的人,容易忿怒,爱发脾气,但发怒之后,也容易缓解,平静下来,所以说是阴气也偏盛。由于这种人的阴阳互不协调配合,所以神气不易激动,针刺得气的感觉也就难以先行产生。

黄帝问:有的患者对针刺很敏感,下针后很快得气,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答道:这是因为人的阴阳均衡协调,气血濡润和畅,所以进针以后就很快出现得气的反应。黄帝又问:有的人在起针以后,才出现反应,其内在的机制是什么呢?岐伯回答说:因为这种人多阴而少阳,阴的性质主沉降,阳的性质主升浮,阴偏盛则沉潜敛藏占优势,所以针刺时反应迟缓,当出针以后,阳气随其针而上浮,才出现反应。

黄帝问经过几次针刺治疗才出现反应,是什么道理呢?岐伯答道:这是因为这种人多阴而少阳,其气机沉潜至深,反应低下而气难至,对针刺极不敏感,所以通过几次针刺后才出现反应。

黄帝问:有的人刚刚进针即出现气逆晕针的不良反应,这是什么道理?岐伯答道:进针后出现气逆晕针的不良反应,还有经过多次针刺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恶化者,并不是患者的体质阴阳偏盛偏衰,以及气机的升浮沉降造成的,都是因为医生本身技术不高明,是治疗上的失误,与患者的形气体质无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