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蛔虫病引起的肠梗阻能用驱虫药吗

蛔虫病引起的肠梗阻能用驱虫药吗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约占全部病例的80%。 蛔虫性肠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疼痛发作时,小儿哭闹不安。腹部触及条索状或面粉团状能活动肿块,压之可变形,无压痛者应怀疑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大多用非手术治疗治愈。 20世纪50~60年代蛔虫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为5.86%~14.9%。蛔虫性肠扭转引起肠坏死者较多,病死率较高。

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约占全部病例的80%。主要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肠蛔虫病的发病率高且肠腔狭小。

【临床表现】 蛔虫性肠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疼痛发作时,小儿哭闹不安。大多数有呕吐,吐出为食物或胆汁,有时可吐出蛔虫。一般无大便,高位梗阻者可排便1~2次。腹部检查可见腹胀、触诊腹壁柔软,有时可以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蛔虫团或痉挛的肠管),多位于脐周围,呈肠型状,用手指按压可有高低不平的感觉,肿块具有轻度活动性,在多数病例中,不仅有一个肿块,肿块的形状和部位常可变化。除肿块状物外,常常还能触及索条状物。严重者常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惊厥、便血、发绀甚至休克。完全性肠梗阻历时过久者可发生肠壁坏死及穿孔,多条蛔虫遂经此孔进入腹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穿孔部位是盲肠近阑尾根部的地方,这些病例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腹部膨胀、腹肌强直并有压痛。

【诊断】 患儿有卫生不洁史,驱蛔虫方法不当,服药剂量不足等病史。患儿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呕吐伴有吐蛔虫、便秘等症状。腹部触及条索状或面粉团状能活动肿块,压之可变形,无压痛者应怀疑蛔虫性肠梗阻。血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达15×109/L左右,嗜酸性粒细胞可达10%以上。大便镜下可找到蛔虫卵。腹部X线平片:立位可见多个液平面,同时可见到条索状或斑点状卷曲的蛔虫阴影。B超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在诊断本病同时应与腹腔结核、肠套叠、阑尾炎肿块等疾病鉴别。

【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大多用非手术治疗治愈。少数病例并发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应施行手术。

1.非手术治疗 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和驱虫治疗。对症处理包括解痉、胃肠减压、镇静、补液纠酸。驱虫治疗包括药物驱虫和氧气驱虫。

驱虫药用枸橼酸哌嗪,剂量160mg/(kg·d),每日剂量不超过3.2g,连续2~ 3d,再用温盐水低压灌肛,以利排出蛔虫。氧气驱虫要放置胃管注入氧气,氧气量按年龄计算,每岁100~150ml,注入速度不宜太快,总量在10~20min内注入,必要时隔日可重复,共2~3次,亦可注入植物油50~100ml,便于排出蛔虫。亦可应用驱虫净(四咪唑)、噻吩嘧啶(驱虫灵)、噻嘧啶(抗虫灵)或中药等药物驱虫。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①有腹膜刺激症状;②腹腔内有游离气体;③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完全性肠梗阻或肿块,不能自行散开者。

手术方法是纵行切开健康的肠壁,先取远端的蛔虫,继而取近端蛔虫,尽量取净,再横行缝合肠壁;如少数蛔虫在回肠末端,可以手法将蛔虫驱入结肠,术后再给驱虫药。肠襻已坏死者做肠切除吻合。腹腔应彻底冲洗,切勿遗留虫体在腹腔内,以免发生蛔虫肉芽肿及影响伤口愈合。

预后】 20世纪50~60年代蛔虫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为5.86%~14.9%。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治疗效果良好。蛔虫性肠扭转引起肠坏死者较多,病死率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