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复心理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康复心理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复心理学涉及康复的各个方面,它与康复各领域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因此,心理康复在康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康复的基本原则也可以看出康复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康复在教育康复中的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在进行职业康复前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方面的评估。心理康复是职业康复的重要基础,心理康复又给职业康复的顺利完成提供指导。只有在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及其他专业相互配合下,才能达到康复的最终目标。

康复心理学涉及康复的各个方面,它与康复各领域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因此,心理康复在康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心理康复与医学康复

首先,医学康复对象中的残疾者、老年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功能障碍。在对其躯体功能障碍进行医学康复的同时必须进行心理障碍的康复,否则达不到全面康复的目标。其次,心理障碍和生理功能障碍二者相互影响,在进行康复时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一方面的康复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就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因为身心是统一的。

从康复的基本原则也可以看出康复心理学的重要性。首先,功能训练原则要求对人体的功能、运动、心理活动、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进行恢复,并重视上述各项功能的检查和评估,其中心理评估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心理功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机体才会在主观上发挥最大潜能,促进自身其他功能得到康复。

重返社会原则是使被康复者通过功能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能重返社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实现自我完善和个体价值,满足个体应有的需要。重返社会要在全面康复的基础上来实现,没有全面康复则难以保障残疾者完满地重返社会。人类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的社会需求越来越高,个体除了要满足各种生理需要之外,还要满足政治经济、文化、社交、就业等各类心理社会需求。有时候,在满足这些需求时,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比躯体因素的作用更大。只有在心理康复良好的状态下,人类才能体验到幸福、愉快,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才能对社会产生良性反应。如果心理方面得不到康复,生理功能再健康,他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心理康复与教育康复

在康复医学中,教育康复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全面康复的目标是使被康复者重返社会并能自立。被康复者理应分享人类文明成果,除了某些无法改变的功能障碍外,社会应帮助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剩余功能,并与其他人一样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特别是接受教育。但由于伤残的现实,伤、病、残者在接受教育时要付出较常人更大的辛劳和代价。他们除需克服躯体功能障碍外,更重要的是需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所以心理康复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育康复的重要性很早就被注意到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也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心理康复在教育康复中的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首先,教育康复的对象大部分是伤残儿童,在进行教育康复时应对其智力、能力、行为、人格特征等心理方面做出适当的评估,以便确定教育方式和内容,对这些特殊的群体采取特殊的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帮助残疾者提高自信心,克服各种挫折等心理障碍,采取必要的心理治疗。其次,被康复者除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功能障碍外,他们常会遇到很多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问题。他们在家庭、社会中常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这些身心障碍和各种压力又会使其丧失信心,并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使得被康复者难以全面康复。因此在教育康复之前,非常有必要做大量的心理康复工作,以消除或减少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不良刺激,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树立信心,与各方面康复工作者一道进行好教育康复工作,为教育康复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智力落后者主要是感知觉的反应速度、言语和操作、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肢体残疾的病人,常有情绪障碍、社会需求失衡以及社会动机和意志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对其不同的心理状况做准确的评估。教育康复的内容和方法也要尽可能符合康复对象的心理特点。另一重要内容是解决康复对象在生活、学习和适应社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并采取不同的措施。此外还要注意康复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等。如属于意志力方面的问题,应帮助其坚定信心,增强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最终顺利完成教育康复的工作内容。

在教育康复的方法方面,也应有针对性,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理论和原理,采取符合康复对象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总之,只有将心理康复和教育康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使康复对象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权利。

三、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

康复对象因身心功能障碍,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职业康复就是要帮助康复对象,使其像健全人一样平等地参加社会劳动,克服自身障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其中,职业训练、就业及对其提供咨询指导等是职业康复的重要方面。在进行职业康复前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方面的评估。通过康复评估,掌握康复对象的生理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状态,如前面谈到的心理活动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对其能力适应性及其他心理状况做详细检测和评估,有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咨询。

在职业咨询中,首先应了解其职业兴趣、文化程度、曾受过的教育和所掌握的技能专长、对将来职业的希望、就业适应能力等做全面细致的了解。咨询方式类似于心理咨询,而其中很多内容就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在就业前的训练方面也应做好很多心理康复工作,一般包括:①一般能力的训练,如口头指示的遵守性、书面指示的遵守性、记忆速度、记忆质量、热心度、注意深度、思考深度、机械理解、手指的灵巧性、手腕的灵巧性、细小工具使用的能力、两手协调能力、提醒别人的能力、示范能力与管理能力等;②工作态度与成绩,如按时出勤、遵守时间、理解职业前训练、对事情的兴趣、自理能力、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度、独创能力、计划性、判断能力、自觉性、耐久力、工作的自立性、变换工作的适应性、反复操作的适应性、保管工具的能力等;③工作耐性的训练,如立位、坐位、步行、起立、搬运能力、匍匐、扭转、抗干扰能力、对尘埃耐受力、对高温或寒冷等恶劣环境的忍耐力等;④社会性训练,如个人修养、自信心、协调能力、信赖感、对别人理解度、被别人理解度、交流频度、交流内容等。从以上就业前训练中不难发现,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密不可分。心理康复是职业康复的重要基础,心理康复又给职业康复的顺利完成提供指导。只有在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及其他专业相互配合下,才能达到康复的最终目标。在职业康复的操作中,心理学理论和原理,特别是行为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心理治疗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职业康复中。总之,职业康复与心理康复应并行发展,互相协同,互相作用,最终达到互相促进。

四、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

在社会康复方面,心理康复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生活于社会,依存于社会。社会因素的刺激会对人体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作为一种应激源通过心-身机制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心理康复在社会康复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社会康复要求康复对象能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重返社会,自立、自主地参与社会,特别是在升学、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福利、文娱、体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康复对象应受到同等对待,不受歧视。同时,康复对象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各项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社会康复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婚姻家庭生活(婚姻、繁衍后代、建立家庭及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升学就业、技能培训、消遣娱乐、文化社团活动、公共服务、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可能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康复。

基本生活领域方面,康复对象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繁衍后代等方面基本的生活要求应与健全人一样得到满足,他们应和其他人一样承担社会和家庭义务,也同样应享有平等权利。他们由于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更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爱护、抚育和尊重。然而有些时候,康复对象得到的却是歧视、虐待和遗弃。这些不良的社会刺激往往会加重康复对象的身心功能障碍。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除了需要消除不良因素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还应加强心理康复的工作,尽可能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帮助康复对象增强适应能力。

在政治生活方面,社会康复应使康复对象得到法律的保障,享有各项权力。实现社会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康复对象的高层次需要(如自尊、社会地位等)得到满足。社会康复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由心理康复的状态反映出来。

在经济生活方面,应保障康复对象的劳动权利,尽可能地提供就业机会,使其能自主、自立地重返社会,参与社会,使其能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和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文化生活领域方面,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康复对象未能很好地参与文化生活和接受教育。社会康复就是要使康复对象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享有参与文化、艺术、体育、科研、教育等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使得康复对象能和社会的其他成员一样分享人类文明成果,使康复对象能够在文化生活领域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

在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康复对象由于存在多种生理和社会心理的功能障碍,无法与健全人一样利用社会的各项设施。因此,要改善社会环境,推行无障碍技术,如在公共设施方面考虑到残疾者的实际需要,根据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城市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等设计方面方便残疾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而在这些社会保障中不仅是要保障和满足康复对象的物质需求,同时还要保障其精神需求。通过对这些需求的保障,使康复对象真正感受到全社会对其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使其感受到自己仍然是社会的成员,没有被社会所遗弃。

综上所述,心理康复与康复的其他各方面均有密切联系,在康复的全过程占有重要地位。在全面康复的目标中,一定要重视心理康复,要意识到康复对象是一个有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完整”的人。心理康复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体康复过程,心理康复的不顺利会影响康复的其他方面。

(刘春文 毕希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