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天员心理健康

航天员心理健康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影响航天员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失重的作用时间最长,并且呈现持续性特点。这种昼夜节律的变化会导致航天员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这是维护航天员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措施。美国在选择第一艘飞船的航天员时,对候选人进行了25项心理检查,前苏联航天员则进行了17项严格的心理检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及安排合理的工作与休闲是防止航天员心理障碍发生的重要措施。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特点,而在太空中,失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毋庸置疑,在神舟5号飞船成功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中国人造访太空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在太空停留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因此,有关航天员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太空飞行究竟有哪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航天员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应采取哪些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航天心理学专家们研究的焦点课题。

一、影响航天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失重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航天员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失重的作用时间最长,并且呈现持续性特点。在正常重力作用的条件下,人的血液和体液是向下身流动的;而在失重时,人体下身的血液会回流到胸腔、头部,导致航天员出现面部浮肿、头胀、颈部静脉曲张、身体质量中心上移等症状,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这些影响会导致航天员产生错觉和不同程度的情绪不安。

(二)昼夜节律改变的影响

载人航天器飞行轨道一般是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周大约90分钟,24小时内航天员将经历16个昼夜变化。这种昼夜节律的变化会导致航天员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三)狭窄、封闭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长期的太空飞行中,航天员要在狭小、封闭、隔离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生活的乏味、个人隐私的缺乏及组员间的摩擦等问题都是影响航天员心理健康,导致其孤寂和紧张度增加的因素。

此外,航天员还会出现诸多的担心和顾虑,如担心陨石撞击、氧气罐爆炸、太阳能板突然失灵、太空行走的航天员需要营救、突发性疾病等,诸多因素均会导致航天员产生恐惧情绪。

二、航天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虽然航天员都经过严格的生理、心理选拔和训练,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技能,而且,在航天过程中也有精心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但大量科学资料表明,航天员在飞行中仍会出现诸多负性心理反应,如错觉、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出现孤独、寂寞、恐惧等心理问题。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因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必须在与外界基本隔绝且狭窄的空间里朝夕相处几个月甚至半年之久,语言、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是导致航天员人际关系紧张或分歧的主要因素。如在“和平”号空间站飞行中,由于很多操作使用的是俄语,美国航天员不熟悉,他们的创造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有的美国航天员感到自己很孤立,像个局外人。

三、航天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表明,人类在宇宙空间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俄罗斯航天员已创造停留空间438天的新纪录,未来的永久性航天站和火星计划将达3~5年。在空间的乘员也会越来越多,可达8~12人,且可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活动各不同相同,承担的任务也日益复杂。如何维护他们在特殊航天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航天器设计上的心理健康支持

良好的航天座舱设计可为乘员心理健康提供支持与保障,针对狭窄、封闭环境对航天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航天器整体设计,布局和设置座舱仪表、控制器时应考虑心理学问题。例如,前苏联的“礼炮号”舱内壁涂上了优美、柔和的颜色。与以前的航天器相比,前苏联的设计师们在设计“和平号”空间站时,增加了单人居住房间,并按家里的生活环境进行布置,使航天员感到如同生活在家里,同时改进了通信设施,使生命保障系统更加有效。

(二)严格航天员心理选拔

早期的航天员均选自飞行员,但是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飞行时间不断延长,航天乘员组内不但有飞行员,还有科学家、医生和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这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所以,应通过综合的、科学的方法,如访谈、心理测验等,了解航天员个人心理素质、应激能力、耐受能力,测评其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并遵循择优的原则选拔航天员。这是维护航天员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措施。

世界上最早把人类送入太空的美俄两国一直非常重视航天员心理研究。美国在选择第一艘飞船的航天员时,对候选人进行了25项心理检查,前苏联航天员则进行了17项严格的心理检查。我国航天员的选拔也经历了5道心理关:心理调查、心理会谈、心理能力测试、个性测验和心理卫生评价等。

(三)加强心理训练

航天员的心理训练是根据航天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要求,采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航天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其达到最佳适应程度,以满足航天任务的需要,提高航天的工作效率。

航天员心理训练一方面是关于心理学的训练,如心理学基础理论培训、注意技能和记忆技能训练、心理能量控制训练、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另一方面是特殊环境的训练,如模拟失重、跳伞、隔离、野外训练等。通过训练,提高航天员在应激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还应包括乘组心理相容性训练。可组织乘组人员在一起进行团体心理适应性训练,使他们学会如何解决内部矛盾,如何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等问题。

针对与航天员有密切联系的工作人员和航天员家属进行训练,使他们了解航天员飞行中的心理变化,掌握正确处理与航天员关系的技巧,确保航天员在飞行中及时获得来自地面的支持。

(四)成立心理支持小组

对于维护、保障航天员飞行中的心理健康,心理支持小组的作用至关重要。

航天员飞行前的心理支持活动主要是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和自我催眠等方法使其控制自己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飞行前的精神紧张。同时,给予心理咨询,解决其心理问题。

航天员在飞行中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隔绝、单调和低刺激造成的。心理支持小组应为航天员提供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例如,加强航天员与地面的交往,使其及时获悉家人、朋友的情况;还可安排航天员与亲人、朋友、名人等通过电视会面;播送地面的新闻广播、电视节目,甚至地面的风雨声、鸟声等;鼓励航天员在飞行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如写作、作曲、从事自己爱好的业余活动。

航天员在任务结束后仍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性格的改变。例如,有的航天员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有的长期沮丧,需要精神干预;有的出现婚姻问题等。所以,心理支持小组在航天飞行后仍需继续工作。

(五)改善生活条件,制定合理生活制度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及安排合理的工作与休闲是防止航天员心理障碍发生的重要措施。如饮食方面尽量考虑色、香、味、养等多方面因素对航天员的影响;生活制度方面,除每日进行必要的工作外,可以适当增加自由活动时间,如适当的体能锻炼,欣赏优美的音乐,读书,看电视等。

(苗丹民)

专栏16-1 皇甫恩与航空航天心理学

皇甫恩,男,1929年12月生,河北乐亭人。1953年毕业于长春军医大学,历任航空医生、卫生主任、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第四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11个学术学术团体任理事、副理事、理事长、顾问等职,以及全军“八五”“九五”“十五”军事心理卫生指令性课题负责人。

自1903年极其简单的飞机飞行获得成功以来,在其后的100年中,航空事业发展极其迅速。在民用定期航线上,有超音速大型客机飞行;军用飞机方面,出现了高性能、高机动性的飞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隐形飞机。1961年载人飞船首度飞行成功,它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到人类航天,航空心理学也发展成了航空航天心理学。

新中国的航空心理学从发展到成熟已有近50年的历史。初创时期主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科技力量投入急需解决的领域,如飞行学员的心理选拔、飞行空间定向障碍、航空心理卫生和航空工效学等。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号飞船的首度无人状态飞行成功,2004年载人“神舟”首航成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飞船技术的国家。近20多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心理学发展迅速,其研究领域有:飞行员与航天员心理选拔、航空航天空间定向问题、航空航天应激问题、飞行失误与飞行安全问题、飞行员与航天员的心理训练、机组的资源管理、航空航天工效学等。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空航天心理学必将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