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需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的麻醉方法外,骨科麻醉科医师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麻醉操作方法。
一、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
纤维支气管镜具有柔韧可屈、可延展的特性,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优点是能清楚显露声门及气管隆突等结构,有助于麻醉医师在可视下行气管插管。
【适应证】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困难时;判断是否有气管内梗阻等。
【设备】
标准的柔韧性纤维支气管镜由光源、柔韧可屈性光镜管和控制手柄3个基本部分组成。
【操作方法】
1.施行口鼻、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取自然头位。
2.拟经鼻插管者,先将F34气管导管经鼻插至口咽腔,然后将纤维支气管镜经导管插入声门抵达气管中段,然后在镜杆的引导下,将气管导管慢慢推入气管后退出纤维支气管镜。
3.拟经口插管者,将气管导管套在纤维支气管镜杆上,术者用左手牵出舌体,用右手将纤维支气管镜沿舌背正中线插入咽喉腔,窥见声门后将镜杆前端插至气管中段,然后再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退出纤维支气管镜。为提高本插管法的成功率,应注意下列事项:①纤维光导喉镜杆的外径一般约为6mm(相当于F26),在使用滑润剂后,能顺利通过内径8mm(相当于F34)的气管导管;②在选用纤维支气管镜前,对其接物镜选用防腐剂做处理,以保证视物清楚;③术前须用足量抗胆碱药,操作中要随时吸除分泌物;④在自然头位下,会厌在咽喉腔中的位置相当高,须注意正确寻找;⑤梨状窝易与声门裂混淆,须仔细鉴别,保持纤维支气管镜始终处于正中线位置便于寻找声门裂;⑥有时真声带处于深陷位而不能窥见,须镜杆前端通过假声带后始能窥见;⑦镜杆进入气管后,可看到光彩鲜艳的气管环,如果误入食管或梨状窝等处,则图像暗黑无光。
二、控制性降压
见第2章第十节。
三、血液回收技术
血液回收技术是指收集手术过程中失血,进行过滤、清洗、浓缩后再输给患者本人的技术。骨科手术有时出血量大,需要大量输血,给病人造成不利影响。应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术中丢失的血液回收后输入体内,可以避免输入库血,减少了输血的并发症。
【适应证】
无菌手术预期失血量在400ml以上。
【禁忌证】
污染手术及肿瘤手术。
【操作方法】
1.在自体血液回收机上按次序安装好储血罐、离心杯、集血袋、废液袋、吸引管路,准备好二路液体:一为0.9%的氯化钠为冲洗液;另一为0.9%的氯化钠500ml加入肝素2.5万U作抗凝药。
2.将含有肝素的抗凝药大约200ml预冲吸引管并注入储血罐,然后抗凝药的滴液控制在约100ml血液对15ml抗凝药的比率。
3.收集。利用-100~-150mmHg的负压通过双腔吸引管将病人术野创面出血及腹腔内出血吸入储血罐,同时自动过滤回收血。
4.洗涤。当储血罐内收集的血液达到800ml左右,机器自动以600ml/min的速度将血液注入离心杯,然后以1万r/min的速度进行自动冲洗,冲洗过程中机器会将回收血液中的微小颗粒、血浆成分、游离血红蛋白、抗凝药及部分血小板清除,并将清洗干净浓缩好的红细胞传送到保存袋中备用。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在清洗后可达36%~69.9%。
【注意事项】
1.经洗涤处理的血液已不含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大量输入后,应适量补充新鲜血小板,以免发生凝血障碍,造成术后大量渗血。
2.经处理的血液中丢失了大量的血浆,降低了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因此在大量输入回收血液时,应补充足够的胶体液或血浆,以避免组织水肿。输入的胶体液量应按失血量的2/3~3/4补给。
3.经回收的血液中,虽然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洗涤,仍含有少量肝素,大量输入回收的血液后如果有出血倾向,应检查激活凝血时间(ACT),当ACT>120s时,应给予鱼精蛋白0.5~1mg/kg。
4.回收100ml血液应至少滴注肝素3mg(或400U),否则可造成回收血液在储血器中凝固。
四、唤醒试验
在脊柱手术中,早期发现潜在的脊髓损伤非常重要。唤醒试验是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的一种方法,因其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操作方法】
1.术前向病人解释术中唤醒试验的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及神经功能监测。
2.若吸入小剂量挥发性麻醉药,则在唤醒前1h停用药麻醉。4个成串刺激恢复2~3个肌颤搐即足以使患者移动足趾。当停止吸入笑气并以纯氧通气后,10min内患者即可遵嘱移动足趾。
3.不建议拮抗肌松药或镇痛药以加速唤醒,否则患者会躁动而影响试验。
4.一旦出现满意的活动再重建麻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