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骨折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齿状突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车祸、摔伤等所致,伤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可显示X线平片观察不佳的齿状突骨折,可更直观、更详细显示骨折全貌及细节。清晰而标准的颈椎侧位片和开口位片可以判断齿状突骨折位置、类型。非手术治疗后的骨折不愈合率较高,文献报道为35%~85%,主要原因是齿状突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其正常位置。

齿状突骨折多由高处坠落、车祸、摔伤等所致,伤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根据Anderson-D’Alonzo分类可分为3型:Ⅰ型为齿状突尖部斜形骨折;Ⅱ型为齿状突和枢椎椎体结合部骨折;Ⅲ型为经枢椎椎体的骨折。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观察骨折部位,明确骨折类型;②明确有无脊髓损伤,了解有无合并颈椎其他部位损伤;③治疗后随访。

2.影像学检查方案 颈椎侧位片及张口位片是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部分齿突骨折,X线平片可能显示不清。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可显示X线平片观察不佳的齿状突骨折,可更直观、更详细显示骨折全貌及细节。而延髓、脊髓是否损伤或受压则需行MRI检查。

【影像诊断】

清晰而标准的颈椎侧位片和开口位片可以判断齿状突骨折位置、类型(图2-11)。CT和MRI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椎管的变化及脊髓的损伤情况,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图2-11 齿状突基底部骨折

A.张口位寰枢椎片,显示齿状突和枢椎椎体结合部横行线样骨折(箭),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B.侧位片,示齿状突基底部横行骨折(箭),齿状突前移,寰椎前移,寰枢椎脱位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在于恢复枕-寰-枢解剖区域的稳定性及功能,避免脊髓的急性压迫或迟发性损伤。治疗原则为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确定是否手术治疗。Ⅰ型和没有移位的Ⅲ型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Ⅱ型及不稳定的Ⅲ型骨折须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常用枕颌带取正中位牵引,牵引力3~4kg,持续1~3周,注意牵引力不宜过大,以免骨折分离影响愈合。复查X线平片示骨折复位后,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4个月。如有严重移位或伴有下颈椎骨折,可采用Crutchfield牵引。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骨折不愈合导致的枕-寰-枢解剖区域的不稳定;影像学证实寰枢椎间韧带撕裂导致不稳定;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不可缓解的头颈部疼痛,提示不稳定因素存在或加重。

(2)手术时机:损伤初期不宜手术,待非手术治疗后,不能满意复位或不稳定型骨折则须手术固定。

(3)手术方式:寰枢椎固定术和枕颈固定术。对于合并神经损伤者,在行固定术的同时,必须切除寰椎后弓减压,必要时还须切除枕骨大孔后缘。

预后与随访】

非手术治疗后的骨折不愈合率较高,文献报道为35%~85%,主要原因是齿状突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其正常位置。手术治疗后的骨折愈合率达85%~100%。骨折不愈合可引起迟发性脊髓损伤,而前路手术可引起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等神经损伤,以及食管瘘等并发症。

随访时间应6个月以上。术后每3个月复查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平片和CT,了解有无颈1、2椎不稳、骨折是否愈合以及螺钉有无松动等情况,同时应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如颈部旋转活动和神经损伤恢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