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质量的具体内涵

医疗质量的具体内涵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疗质量,是整个医院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狭义医疗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病例的医疗质量,也称为传统的医疗质量,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广义的医疗质量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医疗质量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基本采用了这一评价框架,即将医疗质量分解为基础条件质量、工作环节质量和服务终末质量三个部分。

医疗质量,是整个医院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1990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阐释了医疗质量的内涵,指出医疗质量是“在现如今医学知识条件下,对病人所提供医疗服务时,在有利于病人结果的同时,减少不利于病人结果可能性的程度”。

(一)衡量医疗质量的维度

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阐述医疗质量。狭义医疗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病例的医疗质量,也称为传统的医疗质量,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特别是对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断。

2.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彻底,特别是对常见危重病人的及时抢救。

3.治疗时间的长短。

4.有无由于医疗护理不当而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损害和感染。如果有,程度如何。

广义的医疗质量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工作效率;医疗费用;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的满意程度。

(二)影响医疗质量的五要素

1.人 人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占首要地位,战斗在医疗第一线的医、护、技专业人员的思想状况和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起着主导作用。

2.物资 包括药品、医疗器材、生活物资等,不但应有较高的质量,而且还应有一定的数量。

3.仪器设备 医院的仪器设备要立足国内,不断更新,统一配套,集中管理,既要有一般常用设备,也应拥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这样才能提高医疗水平。同时,要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搞好维修和保养工作,才能使医院的医疗质量不受影响。

4.制度 良好的制度是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医院系统中的各种基本要素如人员、经费、物资、设备、信息系统都涉及基础医疗质量,但在上述要素相对一定的情况下,各种规章制度是基础医疗质量最重要的保障。

5.时间 及时性、适时性和准时性在医疗工作中,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医疗质量三级结构

美国学者Avedis Donabedian于1968年首次提出质量评价三层次理论,即结构、过程、结果。在医疗质量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基本采用了这一评价框架,即将医疗质量分解为基础条件质量、工作环节质量和服务终末质量三个部分。

1.基础条件质量 也称为要素质量,包括人员、药品、器材、设备、仪器和时限质量等。

2.环节质量 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医技工作、药剂工作、科研、教学、后勤供应、生活服务、经济管理质量等。

3.终末质量 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终末效果,主要包含病人治愈好转率、病床工作日、周转率等。

要素质量是医疗质量的基础。如果每个工作人员都认真负责、技术熟练,物资和药品的质量可靠、数量充足,仪器设备先进完好,并且合理组合这些要素,进而保证环节质量,才能得到较理想的终末质量。忽视要素质量,或者只强调要素质量,而忽视对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的科学管理,都难以取得良好的医疗质量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