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晋代皇甫谧撰集。《针灸甲乙经》对于睡眠的认识,基本上承袭了《内经》的理论。《针灸甲乙经》全面记载了腧穴总数、厘定部位,详尽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按临床病证分类列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晋代皇甫谧撰集。大约成书于魏甘露年间(公元265-295年),主要由《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所载的针灸经穴内容分类编集而成,还包括引自《难经》关于奇经八脉的记载。该书全面系统地整理总结了古代针灸学资料,是一部重要的古代针灸学文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阐发睡眠机制,强调阳不入阴的病理机制

《针灸甲乙经》对于睡眠的认识,基本上承袭了《内经》的理论。它进一步阐发了卫气行于阳则寤,入于阴则寐的睡眠机制,突出强调了无论是年老还是体质因素引起的生理性少眠,还是邪气所客等因素所致的病理性失眠,其基本机制都在于阳不入阴。

(二)邪入六腑,身热不得眠

《针灸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则入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则入脏。入六腑则身热不得眠,上为喘呼……”[95]虽然引文内容基本上与《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基本一致,但与原文行文并不完全一致,且《素问》、《太素》“不得眠”均作“不时卧”。

对于《素问》作“不时卧”释意有据文附会之嫌,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入六腑者,谓阳明为之行气于三阳。阳明病,则六腑之气皆为之病矣。阳明主肉,故身热;不时卧者,谓不得以时卧也。”[96]以“不时卧”作“不得以时卧”,张氏解经可谓用心良苦,足见在张氏看来,也当以“不卧”(不得眠)方通。当然,也有医家质疑《素问》文字讹误,于鬯《香草续校书·内经素问二》曰:“此时字疑误,或当作得,与时形近,故误得为时。不得卧,始为病,若不时卧,今之养病者有之,非所谓病也。且既云身热,又上为喘呼,则其病正合不得卧,岂尚能不时卧乎?”[97]许多近现代医家更是据《针灸甲乙经》而校正《素问》“不时卧”之误,然而从文字上来看,“不得眠”与“不时卧”意义、字形相去甚远,因传抄致误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我们无法确知其中是否有皇甫氏的新论,但他确为我们准确理解《素问》相关内容提供了很好的佐证。这样的认识也与《素问·热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5]的记载相一致。

(三)进一步丰富了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甲乙经》全面记载了腧穴总数、厘定部位,详尽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按临床病证分类列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于失眠一类的病证,《甲乙经》在卷十二列有“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一篇,与《内经》相比《甲乙经》进一步扩大了失眠病证取穴的数量和范围。如:“惊不得眠,善齘,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阴交主之。不得卧,浮郄主之。”[95]除此之外,还分列隐白、太白、厉兑、太溪、肺俞、膈俞、期门、太冲、阴陵泉、太渊、天府、辄筋、章门、三里、攒竹、膺窗等穴可用于失眠的治疗,丰富了失眠一类病证的针灸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