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唐时期处方用药的发展

晋唐时期处方用药的发展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唐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关于药物的记载也更具临床实用价值。书中亦列有“诸病通用药”,“不得眠”条下所列,在原《本草经集注》“酸枣”、“榆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细辛”,“酸枣”也改为“酸枣仁”。同时,这一时期风病也日益受到医家们的关注,治疗失眠方药中也常用补气、祛风之品。晋唐时曾出现过大量方书,惜其散佚缺失严重,多已不传。所收治疗失眠方,据作者资料所及晋唐时期共有31首,用药111种。

晋唐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关于药物的记载也更具临床实用价值。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药物在汉代《神农本草经》365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65种,达到了730种。特别是《本草经集注·序录下》列有治诸病通用药,尤其便于临床应用和查检。在“不得眠”条下共列有“酸枣、榆叶”两种药物,尽管仅载2种药物,但它首开失眠病证归类用药的风气之先。《新修本草》由唐政府组织编撰,颁行于公元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惜原书至宋代佚失,日本存有古抄本残卷十卷,1899年曾在敦煌出土部分唐人卷子写本,亦流散于国外,1981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尚志钧先生的辑复本。书中亦列有“诸病通用药”,“不得眠”条下所列,在原《本草经集注》“酸枣”、“榆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细辛”,“酸枣”也改为“酸枣仁”。

晋唐医家普遍重视脏腑辨证,相比于营卫学说,他们更加注重脏腑作为魂魄宅舍的功能,在治疗上也非常善于应用镇魄安神方药。同时,这一时期风病也日益受到医家们的关注,治疗失眠方药中也常用补气、祛风之品。

晋唐时曾出现过大量方书,惜其散佚缺失严重,多已不传。从现存的医学资料考察,其所载医方之数量也是空前的。如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所收治疗失眠方,据作者资料所及(以下各时期同)晋唐时期共有31首,用药111种。在31首方剂中,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位药物分别是:甘草25次(频率为80.65%)、人参23次(74.19%)、茯苓23次(74.19%)、桂心20次(64.52%)、麦冬16次(51.61%)、生姜15次(48.39%)、白术12次(38.71%)、酸枣仁11次(35.48%)、川芎10次(32.26%)、干姜10次(32.26%),见图4-1。其中这一时期失眠治方中开始使用的药物有桂心(20次)、麦冬(16次)、白术(12次)、远志(9次)、当归(8次)、山药(8次)、防风(7次)、干地黄(7次)、陈皮(6次)、茯神(6次)、细辛(6次)、柏子仁(5次)、菖蒲(5次)、黄芪(5次)、紫石英(3次)、竹茹(2次)、白石英(1次)、磁石(1次)、铁精(1次)、银屑(1次)、桃仁(1次)等多种。

图4-1 晋唐时期用药频次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