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以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少见。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常见于青壮年,以16~30岁多见。下颌骨的发生率高于上颌骨,婴幼儿以上颌骨化脓性骨髓炎多见。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因可形成死骨,在下颌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与面部畸形,故在炎症早期即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炎症的发展,迅速治愈以避免造成颌骨体或下颌支骨质缺损。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指颌骨骨膜、骨皮质和骨髓,以及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

根据病源和临床特点,颌骨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特异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类型。临床上以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少见。由于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普遍应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逐渐增多。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常见于青壮年,以16~3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下颌骨的发生率高于上颌骨,婴幼儿以上颌骨化脓性骨髓炎多见。

【临床表现】

1.急性期 起病急骤,数小时或1~2d即可出现局部和全身症状。全身中毒现象明显,有寒战、高热(39~40℃)、白细胞增高、头痛、便秘、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炎症进入化脓期,有明显跳痛,患侧多数牙松动,病变区牙龈及相邻的颊部,口底软组织充血肿胀、牙龈沟溢脓、口臭。累及下牙槽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麻木。炎症刺激颌周肌肉可出现张口困难。经1周左右,颌骨内的脓液可穿破骨皮质至骨膜下,形成脓肿。直接溃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但脓液也可向颌周软组织扩散,形成颌周蜂窝织炎。

2.慢性期 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周到数年。局部及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伴有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局部轻度红肿,软组织变硬呈板状,牙龈及面颊部可出现瘘管,患区多个牙松动,牙龈沟溢脓。通过瘘管可探及粗糙骨面或活动的死骨块,有时小块死骨也可由瘘道排出。当颌骨损害严重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或面部畸形。一旦瘘道阻塞,炎症又可急性发作。

X线检查早期颌骨无明显改变,在发病10~14d后,X线片上显示出弥漫性密度减低区。2~3个月后,可见骨破坏局限,死骨形成并与正常骨分离。

【诊断要点】

1.急性期的主要诊断依据 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病源牙以及相邻的多数牙出现叩痛、松动,甚至牙槽溢脓,发生在下颌骨者有下唇麻木,上颌骨波及上颌窦时,可有上颌窦炎的症状,有时从患侧的鼻腔溢脓,X线摄片检查常看不到骨质破坏。

2.慢性期的诊断依据 窦道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窦道孔排出小死骨片,窦道用探针检查可触及骨面粗糙,全身症状不明显,X线片检查有明显颌骨破坏。

【治疗】

1.急性期 全身治疗与颌面部间隙感染相同。局部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和拔除病源牙,使颌骨内脓液排出,炎症可迅速缓解或痊愈。

2.慢性期 主要保持窦道或引流口通畅,并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待颌骨炎症局限或死骨分离后,进行病灶刮治或死骨摘除术。

【注意事项】

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因可形成死骨,在下颌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与面部畸形,故在炎症早期即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炎症的发展,迅速治愈以避免造成颌骨体或下颌支骨质缺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