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法

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证为病情未解邪入少阳,故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功效为疏肝健脾,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0克。两者结合,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原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三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释义】

伤寒五六日,经用汗下,病由太阳转入少阳,故见往来寒热,胸胁满,心烦等症。且有胸胁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等水饮。因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三焦为水道,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读失职,致水饮内停。水饮结于胸胁,则胸胁满微结。水道不利,气化失职,则小便不利。水停气郁,津难上奉,则口渴。胃气尚和,故不呕。水饮与阳热郁结,不能外达而上蒸,则头汗出。此证为病情未解邪入少阳,故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本证是一个典型的脾胃功能失调的证候。但从该方来看,仍属于一个肝脾失调之证。所以临床中要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肝郁的表现,患者出现胸胁胀闷、疼痛,叹息,情绪不畅等;另一个就是脾虚的表现,患者可见纳差、乏力、便溏或大便不爽等。

【方义】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功效为疏肝健脾,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加桂枝、牡蛎、瓜蒌根、干姜而成。柴胡、黄芩同用,能和解少阳,瓜蒌根、牡蛎并用,能化痰开结。桂枝、干姜、炙甘草合用,能振奋中阳,温化寒饮。此方和解少阳,疏利枢机,宣化寒饮之剂,初服正邪相争而见微烦,复服则阳气通,表里和,故汗出便愈。张仲景说:“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以此来说明此方服药特点,以免延误病机。

【历代论述】

吴谦: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主少阳之里。(《医宗金鉴》)

刘渡舟: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胸胁满微结;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郁不得宣泄而上蒸,故头汗出;正邪分争,故往来寒热;无关乎胃,故不呕;三焦气机阻滞,所以小便不利;内伤脾气,太阴虚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此证为胆热脾寒,故治以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伤寒论通俗讲话》)

【病案分析】

祁某,女,61岁。1983年5月26日诊。胃脘疼痛已有1年余,某医院诊断为“胃下垂”。近1个月来疼痛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少泛恶,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烦,大便时溏,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此属热郁肝胆,脾气虚惫,运化无权,水饮停聚胃中。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0克。上方共进3剂,胃痛已减,口臭已愈,但出现腹中雷鸣。此为肝郁渐疏,脾气已运,上方加黄芪12克,服10剂,诸证果愈[4]

按语:患者舌边尖红、口干臭、心烦,符合条文中肝郁有热的表现;神疲乏力,纳少泛恶,胃脘部有振水音,大便时溏则属于脾虚症状。两者结合,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