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便除满,泻热和胃法

通便除满,泻热和胃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250条辨太阳病误治伤津致热结成实的证治。然而心烦既微,大便虽硬,并非大实之证,故与小承气汤下其邪热燥结,使肠胃气机调畅,病自可愈。治当及时攻下实热燥屎,即所谓通因通用,用小承气汤。若脉滑疾,为里热未实,则未可下,先与小承气汤和之。此非大满大实之证,故云与小承气汤,和之则愈。

【原文】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213)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1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枳实三枚(炙),厚朴二两(去皮,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二服,初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词解】

1.转气:即转矢气,俗称放屁。

【释义】

213条辨阳明多汗伤津致便硬谵语的治法。阳明病,汗出过多,津液外泄,以致胃肠干燥结实,大便必硬。又因大便硬结,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心神不安,则发谵语。此证总由阳明里热炽盛,汗出津伤,胃燥成实所致。但燥结未甚,故只用小承气汤以轻下实热,而不用大承气汤峻下。服小承气汤后,腑气得通,实热得泻,则谵语自止。若服药后大便通利,谵语得止者,更毋复服,以免过服伤正。

214条进一步辨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并以脉而辨谵语之虚实。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多属腑实燥结之证,如与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等伴见,则是肠中燥热结实,可用大承气汤攻下;今谵语、潮热而脉滑疾,里热虽盛,而疾脉提示可能正气略有不足,故用小承气汤以轻下。“因与承气汤”以后,是自注文字。服小承气汤一升后,腹中转矢气者,为肠中燥屎得药物的荡涤作用而使浊气下趋之征。可更服一升以泻下燥实;若不转矢气者,并非燥屎内阻,多为大便初硬后溏,不可更服。假若明日仍不大便,脉反见微涩,是正气已虚之征。便硬当下,而正虚又不可下,施治颇难措手,故称难治。但邪实正虚仍当采取攻补兼施之法以治之。由此可见,治实必虑其虚,若脉有虚象,不独大承气汤不可轻用,即小承气汤亦当慎用。

250条辨太阳病误治伤津致热结成实的证治。太阳病,或吐、或下、或发汗后,津液受伤,表邪入里,邪从燥化而转属阳明。邪热上扰,故心烦;小便频数,则津液偏从前阴下泄,肠中干燥,气滞热阻,大便因而硬结。然而心烦既微,大便虽硬,并非大实之证,故与小承气汤下其邪热燥结,使肠胃气机调畅,病自可愈。此为轻下法。

374条为热结旁流证治。症见腹胀、潮热、谵语、下利、舌苔黄燥、脉滑或实。其特点是下利便出粪水,量少色黄褐,臭秽异常。由实热燥屎结聚于大肠,邪热刺激肠壁,产生少量粪水。治当及时攻下实热燥屎,即所谓通因通用,用小承气汤。若证重势急,也可用大承气汤,《温病条辨》用调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亦为阳明胃腑热盛之证,但其热势较大承气汤为轻,临证中以痞、满、燥而不实为审证要点。

【方义】

小承气汤由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的药量而大黄药量未变。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苦辛微寒,理气消痞。是方不用芒硝,说明是证燥实不甚,减枳实、厚朴药量亦说明其通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故适用于虽属阳明实热,但证情较大承气汤证为轻者。其服法要注意:若初服即便通,则不必尽服;若大便不通,可饮尽1剂,以观消息,总以便通为度。

【历代论述】

成无己: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若脉沉实者,内实者也,则可下。若脉滑疾,为里热未实,则未可下,先与小承气汤和之。汤入腹中,得矢气者,中有燥屎,可更与小承气汤一升以除之。若不转矢气者,是无燥屎,不可更与承气汤。至明日,邪气传时,脉得沉实紧牢之类,是里实也。反得微涩者,里气大虚也。若大便利后,脉微涩者,止为里虚而犹可。此又不大便,脉反微涩,是正气内衰,为邪所胜,故云难治。(《注解伤寒论》)

汪苓友:此条系太阳阳明证,太阳病既经汗吐下,其邪为已减矣。所未解者,内入于胃,胃腑实热,必不大甚,故曰微烦。微烦者,大便未必能硬,其硬者,只因小便数故也。此非大满大实之证,故云与小承气汤,和之则愈。(《伤寒论辨证广注》)

【病案分析】

王某,女,6岁半,于1988年11月21日初诊。3日前曾食肉圆5只,当天洗澡又不慎感寒,黎明之时呕吐食物3次,晨起大便5次,质稀,挟有食物残渣,无脓血,嗳酸腐味,不思饮食,腹胀腹痛,舌苔白腻,脉滑。粪检无红细胞、脓细胞及黏液,未消化食物(+++),曾在当地医院予口服诺氟沙星、干酵母及肌内注射庆大霉素等治疗,效果不显,故求服中药治疗。此由饮食不节,加感外邪,食滞内停,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法拟通腑消积,以小承气汤加味治之:生大黄10克,川厚朴5克,枳实10克,焦山楂20克,焦神曲10克,木香10克。1剂,诸药同煎2次,成250毫升,少量分次频服。药后大便3次,质稀,秽臭量多,腹部胀消痛止,呕吐已除,饮食见增,病去七八,仿原方出入,再进1剂而愈[7]

按语:本案为小儿脾胃娇嫩,多食肉食,加之外受风寒,脾胃损伤,清浊相干,形成热结旁流之证,故用小承气汤通因通用,2剂见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