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脾利水法

健脾利水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故汗、下两法均非所宜,治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本方即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组成。与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主症即是“心下满,微痛”,而关键是其“微痛”一症。

【原文】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释义】

本条言“服桂枝汤,或下之”,可知前医认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可汗证,而或以“心下满,微痛”为可下证。然汗、下后,前述诸证症仍在,其故为何?因为他们不知道“小便不利”是辨证的关键所在。小便不利为气化不利、水邪内停的反映。太阳之气的气化作用与水的代谢关系很密切。水邪内停,必然影响太阳腑气不利、气化失司,而使小便不利。若水邪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可见经脉不利的头项强痛和翕翕发热之证,此证似表而实非表证。若水邪凝结,影响里气不和,可见心下满、微痛之证,此乃似里实而实非里实。故汗、下两法均非所宜,治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所以去桂者,不犯无汗禁也;所以加茯苓白术者,助脾之转输,令小便一利,而诸病霍然矣。

【方义】

本方即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组成。所以去桂枝者,因汗下之后津液有伤。仍用芍药、甘草可以益阴;生姜、大枣可以调和营卫。加茯苓、白术健脾行水以利小便。陈修园在分析本方的治疗作用时指出:“此时须知利水法中,大有旋转之妙用,而发汗亦在其中,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者,助脾之转输,令小便一利,而诸病霍然矣”。陈氏之说为方后注“小便利则愈”提供了理论依据。

【历代论述】

成无己: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心下满微痛,小便利者,则欲成结胸。今外证未罢,无汗,小便不利,则心下满微痛,为停饮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陈修园:太阳病服桂枝汤,服后未愈,医者不审其所以未愈之故,或疑桂枝汤之不当,而反下之,仍然表证不解,而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且又兼见里证而为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然无汗则表邪无外出之路,小便不利则里邪无下出之路,总由邪陷于脾、失其转输之用,以致膀胱不得气化而外出,三焦不行决渎而下出。(《伤寒医诀串解》)

【病案分析】

徐某,男,27岁,1989年8月29日初诊。上腹部疼痛18年,加重2年。患者自9岁之时因食水饺过多而当即感到脘腹胀满,同时腹泻,经治腹泻已止。从此之后,腹部经常胀满,吐酸水,饮食明显减少,反复吐血、便血。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手术治疗,术后胃脘疼痛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遍服“甲氰咪胍、204胃特灵、保和丸、参苓白术丸”等药物,效果不显,遂来诊。刻诊:不但空腹时疼痛,而且每因饮食入胃之后,即刻疼痛,甚至有时即便饮入西瓜汁亦感疼痛,更为甚者,每因饮水或饮茶后即感心口隐隐而痛。若仰卧时,上腹部自感胀满,如有物堵其间,大便排解无力。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舌质稍淡,舌体大,苔薄白、微黄而滑,边有齿印。右脉浮弦,关虚大,左脉沉弦。诊为胃脘痛,属脾胃气虚型。给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炙甘草15克,白芍50克,白术50克,茯苓50克,大枣30克,生姜50克。

3剂后疼痛减其大半,饮食较前增多,胀满已明显减轻,宗上方仍服3剂,疼痛己止,胀满已除。为巩固疗效,仍服上方10剂,而疼痛一直不未发[35]

按语:本案胃脘痛属虚证,以久病体虚,空腹疼痛,痛而喜按,脉虚气怯为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主症即是“心下满,微痛”,而关键是其“微痛”一症。“微痛”,即微微而痛,乃隐痛之变词。隐痛为虚性疼痛,多为脾胃气虚所致。至于“心下满”症,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无形之满,多病在气,常为肝气横逆犯胃;有形之满,多病在积,常为水积和食积。然不论何型之“满”,都必须依据《金匮要略》“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者,方可应用此方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