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你知道多少?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就是一项伟大的科学。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 我国人口众多, 因自古重农, 凡 “水利灌溉、 河防疏泛”, 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几千年来, 勤劳、 勇敢、 智慧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灵渠除航运外, 亦有灌溉之利, 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较少人知的一项瑰宝。
水利工程_旅游文化

在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 技术与科学的发展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就是一项伟大的科学。 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 我国人口众多, 因自古重农, 凡 “水利灌溉、 河防疏泛”, 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几千年来, 勤劳、 勇敢、 智慧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同时, 水文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一) 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有着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的美誉。 灵渠古称秦凿渠、 零渠、 陡河、 兴安运河, 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距今已2217年, 却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 南北渠、 秦堤、 陡门等, 完整精巧、 设计巧妙, 通三江、 贯五岭, 沟通南北水路运输, 与长城南北呼应, 同为世界奇观。

漓水源于广西兴安西北, 与源于广西东北兴安海阳山的湘江相距不远, 分水岭炮台山很低。 秦始皇略取百粤, 乃命史禄开筑湘水使通漓水, 称为 “灵渠”, 故有 “湘漓同源” 之说。 灵渠乃贯通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间重要水上交通孔道, 今名 “兴安运河”,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 在铁、 公路建设起来以前, 灵渠是沟通中国南北方内河航运的唯一通道。 如由广州乘船出发, 溯珠江而上, 经漓水, 穿灵渠, 沿湘江而下, 接长江, 转京杭大运河直上北行, 最后可达北京。 灵渠水位高出湘江, 开凿工程极为艰巨, 但利用 “陡门”闸水, 以通船运, 使原属殊途的湘漓二水, 连通一气。 其所用的原理, 与著名的巴拿马运河(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完全相同, 不过却较之早了2000余年。 灵渠除航运外, 亦有灌溉之利, 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较少人知的一项瑰宝。

(二) 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成都西侧灌县境内。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 领有蜀地。 秦昭襄王在位后期 (前276—前256), 蜀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 于成都平原顶点, 岷江刚出山口的江心中 “造堋雍水”, 叠砌分水鱼嘴, 把岷江一分为二。 “外江” 为岷江正流 (南江),泄洪排沙ꎻ “内江” 为灌溉水渠 (北江), 导水灌田, 使成都平原平畴万顷, 沃野千里, 成为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地。 内江乃傍玉垒山脚人工开凿之渠道, 由凿开坚硬岩石所成 “宝瓶口” 引水, 以供航运灌溉之用。 宝瓶口上游内外江之间则有 “飞沙堰”, 可以将拦阻在宝瓶口外的过量洪水和沙石泄入外江。 都江堰的建成, 使外江成为洪水和沙石的排泄信道, 使内江水系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中心成都不仅解除了旱涝之害, 同时又引进水源, 满足了灌溉、 通航和漂木的需求, 是古代一个综合水资源开发最成功的典范。 后魏郦道元 «水经注» 引南北朝 «益州记» 说: 蜀郡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沃野千里”, 时人称为 “天府”。 如今仍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而都江堰恰是天府中的一道 “银河”。

(三)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 由多条运河组而成, 可由杭州北上直通北京, 全长1740千米, 是世界上最长、 最古老的一条大运河。

«国语» 中说 “勾践之地, 广运百里”, 注 “东西为广, 南北为运”, 所以大运河是以人工沟渠连通天然水系, 结合人力与自然条件修凿的一条南北向的巨大输运航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 南迄杭州, 纵贯冀、 鲁、 苏、 浙, 沟通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1740千米。 开山凿渠, 引水通漕, 贯通南北, 有灌溉通运两利。

中国古建筑的灵魂——斗拱

斗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 到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 壁画, 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 是由方形的斗、 升、 拱、 翘、 昂组成。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 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 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 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 都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 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是从艺术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斗拱中间伸出部分叫作要头, 雕着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 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 象征吉祥如意。

斗拱依其部位或时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 如宋代称置于一般柱头、 转斜角柱头和阑额上的斗拱为柱头铺作、 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 清代则分别称为柱头科、 转角科和平身科等。

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青铜器命簋上的栌斗。 在战国青铜器刻纹中也有成组的斗拱。汉代画像石、 画像砖、 壁画、 明器、 石阙和墓室中都有成组的斗拱, 多为柱头铺作。 唐代斗拱已达到成熟阶段, 已有补间铺作, 大多只有一朵, 比柱头铺作简单。

宋代建筑出檐深远, 斗拱雄大疏朗, 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 宋代补间铺作加多,形制趋于复杂, 与柱头铺作基本相同, 斗拱尺度变小, 反映了此时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和装饰作用加强。

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更为退化, 装饰作用几乎已成了斗拱的唯一功能。 明清的平身科斗拱增加到四至六攒, 甚至更多, 尺度变小, 斗拱的形象也变复杂, 如用45°方向的斜拱互相搭连, 形成网状, 称为如意斗拱ꎻ 或将斗拱组合成螺旋形网的样子, 用于藻井周围。 翼角起翘为屋顶起翘的转角, 由其形式很像鸟翼, 故称翼角。 在屋顶转角处为了承托两个方向的屋面, 使用了一条45°方向的角梁, 角梁比椽子粗大, 为了使接近角梁的檐子与角梁上皮取平, 于是在靠近角梁的椽下, 使用长三角形的垫木把椽子逐渐抬高, 屋檐的轮廓线也就向上翘起, 即为起翘。 通常为使造型更加完美, 角部又向外伸出, 称为出翘。

1 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述、 总结与拓展。

2 查阅关于西方建筑的资料, 比较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注: 鼓励学生课外自查资料。 建议在该知识讲授结束时布置, 在下一次课开始时进行。

建筑是科学的结晶、 美学的凝练和历史的积淀,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建筑文化, 尤其是现存古建筑的基本常识, 对旅游从业者和旅游爱好者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章概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类型, 并着重介绍了现存的古代建筑遗迹, 对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2 举例陈述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文化内涵。

3 举例陈述中国古代楼、 亭、 水利工程等建筑文化内涵。

4 实地考察北京四合院、 山西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 谈谈明清时期的民间建筑构成及特点。

中国旅游网: http://www.51yala.com

中古建网: http://www.gj.yuanlin.com

中国古建筑营造网: http://www.yingzao.net

中国古建筑学会网: http://www.cagjz.org

中国民族建筑网: http://www.naic.org.cn

中华古建筑: http://www.tianjixi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