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态失常的疾病发生观

和态失常的疾病发生观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动过程中的和态,是人体生命维持正常的保证,是生命运动向前发展的基础。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生理功能和态被破坏的结果。机体正气亏虚,不能抵御外邪时,即导致疾病发生。道德衰落,易罹患疾病,而且病情复杂,不易治愈。说明阳偏胜和阴偏胜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有寒热之特点。说明阴阳彼此失和,轻则为病,重则丧命。指出人体清阳和浊阴之气升降逆行致病。

运动过程中的和态,是人体生命维持正常的保证,是生命运动向前发展的基础。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生理功能和态被破坏的结果。

1.人与自然失和 人必须与自然之气相和谐,顺应自然。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人依靠自然之六气、水谷之气而生存,并循着四时气候变化、生长收藏规律而生长发育。《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秋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急骤,都会使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应。机体正气亏虚,不能抵御外邪时,即导致疾病发生。《灵枢·百病始生》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2.人与社会失合 人的健康在受多种自然界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诸多因素如政治、经济、道德、心理、饮食等的影响。《内经》中论述了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达到“德全不危”境界。若嗜欲无穷,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纵欲贪色,皆伤精坏神,致“精气弛坏,荣泣卫除”,“神去之而病不语也”。道德衰落,易罹患疾病,而且病情复杂,不易治愈。如果社会的不良刺激影响到人的情志,导致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情志失和则伤害藏神的五脏,出现精神与躯体病证。《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又《灵枢·本神》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菌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3.机体自身失和

(1)阴阳失和,疾病产生:机体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平衡、协调而有序的状态时,人体就健康无病,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意。一旦某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而有序的和态遭到破坏,即“阴阳不调”、“阴阳不和”或“阴阳相失”,便产生疾病。阴阳失和有三种表现:一是人体阴阳在势力上的失衡,即阴阳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说明阳偏胜和阴偏胜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有寒热之特点。《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二是人体阴阳在相互关系上的失和,即阴阳互根互用、和谐协同关系受到破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又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阴阳彼此失和,轻则为病,重则丧命。三是人体阴阳之序失和,即阴阳之气在循行次序、部位等方面的失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指出人体清阳和浊阴之气升降逆行致病。又《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更明确指出阳气失其位,严重者可影响人的寿命。

(2)脏腑失和,疾病发生:五脏主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若五脏不能被精气冲满,出现亏虚之证;若湿痰瘀浊填塞五脏,出现脏实证。五脏可以相互累及,脏病也可以及腑。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若被邪气壅塞,传化失职,升降失常,出现腑实证;若六腑不能被丰富气血滋养,导致传化无力,升降不及,出现腑虚证。腑病可以及脏,导致脏腑失和。

(3)气血失和,病变丛生:气与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对于血,具有温煦、推动、化生和统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作用。因此,气的盛衰或升降出入失常,则影响及血,如气虚则血无以化生,血必因之而亏少;气虚则推动、温煦血液功能减弱,血必因之运行不畅。血虚则气无所养亦必随之而衰少;血脱则气失所依,外散而脱逸;血瘀则气滞不畅。

(4)气机失和,疾病立生:升降出入是人体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运动的基本过程。气机升降出入状态直接关系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各方面的协调平衡,《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的运动,在总体上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如果气机动态平衡失常,则影响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各方面的功能活动,从而在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等各个方面产生多种病变。例如胃气以通降为顺,胃失和降则出现脘胀、食少等症,胃气上逆还可见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脾气以升清为职,脾气不升则运化无权,出现腹胀、肠鸣、便溏;肝为刚脏,主动主升,其气易亢易逆,肝气逆上则出现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若血随气逆,络破血溢,则为咯血、吐血,甚则血壅于清窍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若肾气不足而摄纳无权,可致气逆不降,出现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等症;若肺宣降失常,不相协调,则出现咳嗽、气喘等症。即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