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名著论肺痨

古代名著论肺痨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九虫》提出“劳热生虫在肺”,明确认定病位在肺。提出“肺虫”之说,已认识到肺痨病是由一种特殊的“肺虫”引起的。宋代陈言《三因方》与严用和《济生方》列“劳瘵”专篇,明确地将肺痨从一般虚劳和其他疾病中独立出来,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大发展。并强调治肺痨当用“杀虫”的治法。对肺痨的病机研究最有成效者首推元代朱丹溪。认为杀虫不仅有治疗意义,还有预防意义。

《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等隋朝以前的著作有过一些相近的论述,但不十分明确。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九虫》提出“劳热生虫在肺”,明确认定病位在肺。王焘《外台秘要·卷十六》也指出“肺劳热,损肺生虫”,“生肺虫,在肺为病”。提出“肺虫”之说,已认识到肺痨病是由一种特殊的“肺虫”引起的。《外台秘要·传尸》对肺痨病的临床表现的观察也很详细,认为肺痨病“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并描述其症状是“有时盗汗,食无滋味,口内生疮,心常烦热,唯欲眠卧,朝轻夕重,两颊口唇悉红亦如傅烟(胭)脂,又时手足五心皆热……”

宋元诸家对本病的研究大有发展。宋代陈言《三因方》与严用和《济生方》列“劳瘵”专篇,明确地将肺痨从一般虚劳和其他疾病中独立出来,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大发展。《三因方·劳瘵》指出本病“内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气所袭”,“多由虫啮”引起,还叙述了肺痨的症状表现,说:“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连复数个。”并强调治肺痨当用“杀虫”的治法。《济生方·劳瘵》同意其说,认为本病是肺“受虫啮”所致,且“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已注意到对其病机进行研究。

对肺痨的病机研究最有成效者首推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劳瘵·附录》说:“盖劳之由,因人之壮年,气血完聚,精液充满之际,不能保养性命,酒色是贪,日夜耽嗜,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真元,虚败精液”。强调了劳瘵形成的内在因素。并认为肺痨的病机是“火盛金衰”,并且说:“劳瘵主乎阴虚”,治疗上切忌大寒大热,“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为治疗肺痨指明了用药方向。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本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指出了肺痨必具潮热、盗汗、咳嗽、咳血等六大主症,以及某些常见的兼症,为临床诊断提出依据。龚廷贤《寿世保元·劳瘵》则进一步对其病机实质作了阐述:“大阴虚火动,劳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伤其精则阴虚而火动,耗其血则火亢而金亏。”李中梓《医宗必读·虚痨·传尸劳瘵》进一步提出“补虚以补其元,杀虫以绝其根”的治疗大法,其中特别强调杀虫一法,说:“能杀其虫,虽病者不生,亦可绝其传疰耳”。认为杀虫不仅有治疗意义,还有预防意义。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痨瘵》提出“痰瘀稽留”之说,在其病机演变方面又有所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