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国维辨治小儿久咳的经验

宋国维辨治小儿久咳的经验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国维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对中医儿科疾病尤其是哮喘、咳嗽、肾病等都有独特疗法。宋国维教授认为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风邪犯肺、痰湿阻肺等因素有关。喉痹久咳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或慢性扁桃体炎,岭南地区患病率很高。治疗上应以清肺利咽,祛风止咳为主。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本病近年来在岭南地区发病呈上升趋势,而治疗却相当困难。痰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咳嗽,属临床常见证型。

宋国维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对中医儿科疾病尤其是哮喘、咳嗽、肾病等都有独特疗法。宋国维教授认为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风邪犯肺、痰湿阻肺等因素有关。治疗上结合岭南地区季节特点,重视利咽清热、益肺清润、燥湿化痰等疗法的运用,并配合对症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利咽清热法治疗喉痹久咳

喉痹久咳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或慢性扁桃体炎,岭南地区患病率很高。症见长期咳嗽痰少,声音嘶哑,咽喉发痒,有异物感,咽痒即咳,痰黏不易咳出,或伴有低热,查体可见咽峡潮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双肺听诊未见异常,舌质偏红或舌尖红,苔黄,脉细。本证型咳嗽不甚,但病情反复,治疗常难取效。宋教授认为:小儿久咳外因责之于六淫与邪毒,内因责之于肺脾不足: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则易受邪毒侵袭;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而易食积生痰。感受邪毒之后,正邪相争,搏结于咽喉,化热化火,生痰蕴脓,伤津耗气,致气滞血瘀,肺气不畅,咽喉不利,而见喉痹久咳诸症。治疗上应以清肺利咽,祛风止咳为主。方用黛蛤清咽汤:青黛、蛤壳、射干、土牛膝、板蓝根、重楼、甘草、桔梗、牛蒡子、荆芥、防风。方中黛蛤散泻肝火、降逆气,甘桔汤加牛蒡子清利咽喉,而土牛膝、板蓝根、射干、重楼等泻火解毒,荆芥、防风疏风止痒。肺气不利,适合选用疏风宣肺之品,如荆芥、蝉蜕、僵蚕。在治疗过程中宋教授还强调解毒利咽,认为咽喉清利,咳嗽得止,必要时可用野菊花、天葵子之品。

(二)益肺清润法治疗肺燥久咳

肺燥久咳多见于小儿过敏性咳嗽,症见咳嗽长期不愈,以晨起及夜间为甚,无痰,或痰少咳吐不爽,表现为受异气刺激则咳重,半数以上患儿合并鼻腔疾患,表现为反复或持续鼻塞、流涕。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本病近年来在岭南地区发病呈上升趋势,而治疗却相当困难。宋教授认为本病多发于秋冬,结合地区特点多责之于肺燥,《景岳全书》有言:“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己也。”风邪犯肺,郁久化热伤及肺津,复因燥气当令,易伤肺津,加之动则咳剧,异气刺激则咳剧与善变之风邪有关,因此治疗上以清润兼顾,佐以祛风脱敏。方用桑杏汤加减:桑叶、苦杏仁、南沙参、梨皮、栀子、淡豆豉、浙贝母、麦冬、龙利叶、玉竹。方中桑叶配淡豆豉疏散解表,杏仁润肺止咳,南沙参、梨皮、麦冬、龙利叶、玉竹养肺生津,栀子一味清热除烦,浙贝母化痰止咳。祛风脱敏则佐以僵蚕、地龙、蝉蜕等。

(三)燥湿化痰法治疗痰湿久咳

痰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咳嗽,属临床常见证型。症见病发日久,咳嗽无力,痰多色白清稀,痰随嗽出,胸闷纳呆,自汗畏寒,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宋教授认为: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痰之源,肺病久咳,由肺涉脾,或脾胃本虚,健运失司,遂使水谷积聚为湿,蓄于脾则嗽,潴于肺而咳。故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三子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菀、款冬花。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紫菀、款冬花镇咳。若胸闷痞满加厚朴、枳壳;痰鸣漉漉合三拗汤宣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