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如穿入较深,针已对穿颈内静脉,则可慢慢退出,边退边回抽,抽到回血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的角度,当血液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固定好穿刺针位置。

【适应证】

(1)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

(2)体外循环下各种血管手术。

(3)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

(5)需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治疗或静脉抗生素治疗。

【禁忌证】

(1)血小板或其他凝血机制严重阻碍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免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血肿。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患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操作步骤】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穿刺入路

①中间入路: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穿刺进针,必要时使患者抬头,则三角显露清楚。肥胖和颈部粗短患者较难定位,可先摸及锁骨上切迹,然后沿锁骨外移确定锁骨头。在三角顶点定位时,左手指触及内侧的颈动脉,进针时可以避开。常选右侧中间入路,可先用6.5号普通针试穿。

②后侧入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界处,经锁骨上5cm(2~3横指)或颈外静脉跨过胸锁乳突肌交点上缘进针,针头指向骶尾,向前对准颈静脉切迹,针轴与矢状面及水平面呈45°,与额平面呈15°,在5cm左右应能进入颈内静脉。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过深,以免损伤颈总动脉。

③前入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40°,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

(2)体位:平卧、去枕及头后仰,头转向穿刺对侧40°左右,头低位15°~20°,必要时肩后垫高。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麻。

(3)边进针边抽回血,抽到静脉血即表示针尖位于颈内静脉。如穿入较深,针已对穿颈内静脉,则可慢慢退出,边退边回抽,抽到回血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的角度(约30°),当血液回抽和注入十分通畅时,固定好穿刺针位置。

(4)旋转取下注射器,插入导引钢丝,插入时不能遇到阻力,有阻力应调整穿刺针角度、斜面方向和深浅等,或再接上注射器回抽血直至通畅为止,再插入导引钢丝后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擦净钢丝上的血迹。

(5)将相应型号的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若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撤出扩张器后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边插导管,边退钢丝,一般以15cm为限。接CVP测压装置或输液。

(6)固定导管,覆盖敷料。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1)进路与定位:静脉在锁骨下内1/3及第1肋骨上行走,在前斜角肌缘及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

①锁骨下进路: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1cm处定点。右手持针,尽量保持注射器和穿刺针额面平行,左手示指放在胸骨上凹处定向,穿刺针指向内侧,深度3~5cm。

②锁骨上进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进针点,针杆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在冠状面针干保持水平或略向前偏15°指向胸锁关节前进,通常进针1~2cm即可进入静脉。

(2)穿刺步骤基本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深度以12~15cm为宜。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横指,股动脉内侧进针,针头与皮肤或额面成45°,以注射器持续吸引并慢慢抽针,直至见到回血。

【并发症】

1.气胸 多见于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因进针过深,或患肺气肿、消瘦患者,由于患者的胸膜顶高于第1肋水平,易于发生气胸。

2.心脏压塞 多数由于心脏穿孔引起,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一般均为导管插入过深,导管质地过硬,尖端顶住心房或心室壁,随心脏收缩,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

3.血胸、纵隔血肿 穿刺过程中若将颈总、锁骨下动脉或相应的静脉损伤或撕裂,可引起纵隔血肿,如同时剌伤胸膜,则可形成血胸。

4.空气栓塞 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取下注射器准备插管时,空气经针孔进入血管。

5.其他 导管留置过久或无菌操作不严均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

【注意事项】

(1)经皮穿刺插入中心静脉是盲目性操作,创伤性损害难于完全避免,要引起高度重视。

(2)穿刺后应该经常查体,早期发现并发症发生的迹象。

(3)导管留置期间应该严格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4)加强护理,定时冲管,防止堵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