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额颞叶痴呆和病

额颞叶痴呆和病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额颞痴呆实际上包含Pick病及临床表现类似的Pick综合征,后者如额叶痴呆和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等。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含微管相关tau蛋白包涵体,约20%的额颞痴呆病人有该基因突变,因此,将额颞痴呆归类于tau蛋白病。生前通常不能确诊,须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证据,如局限性额颞叶萎缩,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发现tau蛋白包涵体,Pick病发现Pick小体和细胞,缺乏AD特征性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神经影像学显示Pick病额颞叶萎缩,Alzheimer病广泛脑萎缩。

【流行病学】 额颞痴呆是以额颞叶萎缩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是神经变性痴呆较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痴呆病人的1/4。约1/4的额颞痴呆病人存在Pick小体,可诊断为Pick病。额颞痴呆实际上包含Pick病及临床表现类似的Pick综合征,后者如额叶痴呆和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等。发病高峰为60岁,女性较多。

【病因】 额颞痴呆和Pick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可能是神经元胞体特发性退行性变,或轴索损伤继发胞体变化。已证明约半数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额颞痴呆,Wilhelmsen等(1994)将病变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17q2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含微管相关tau蛋白包涵体,约20%的额颞痴呆病人有该基因突变,因此,将额颞痴呆归类于tau蛋白病。

【病理变化】 额颞痴呆和Pick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特征性局限性额颞叶萎缩,杏仁核、海马、黑质和基底节均可受累;Pick病可见Pick细胞和Pick包涵体,缺乏Alzheimer病特征性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镜下可见萎缩脑叶皮质各层神经细胞显著减少,Ⅱ、Ⅲ层明显;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伴海绵样变。

【临床表现】

1.隐袭起病,缓慢进展。早期出现人格和情感改变,如易激惹、暴怒、固执、淡漠和抑郁等;逐渐出现行为异常,如举止不当、无进取心、对事物漠然和冲动行为等,可出现Kluver-Bucy综合征,表现迟钝、淡漠、视觉失认和思维快速变换,口部过度活动、善饥、贪食、肥胖,把任何东西都放入口中试探,伴健忘、失语等。随后出现不典型认知障碍,表现空间定向保存,记忆障碍较轻,行为、判断和言语能力明显障碍,不能思考,言语少,词汇贫乏,刻板和模仿语言以至缄默,躯体异常感和片段妄想等。

2.神经系统体征在病程早期可见吸吮反射、强握反射,晚期出现肌阵挛、锥体束征及帕金森综合征。

3.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通常65岁以前发病,病程较长,可达10年以上。主要临床特点是,缓慢进行性语言障碍不伴其他认知功能障碍,6~7年发展为严重失语或缄默是与AD或额颞痴呆的区别点。可有视觉失认或空间损害,但生活仍能自理,最终出现痴呆,无神经系统体征。MRI显示优势半球额、颞和顶叶萎缩明显。病理可见额颞叶萎缩,无Pick小体。

【辅助检查】

1.脑电图 早期EEG正常,少数波幅降低,ɑ波减少;晚期ɑ波极少或无,出现不规则中幅波,少数病人见有尖波,睡眠纺锤波减少,k综合波难出现,慢波减少。

2.CT/MRI CT或MRI显示局限性额或前颞叶萎缩,脑沟增实,额角呈气球样扩大,额极和前颞极皮质变薄,颞角扩大,侧裂池增宽,多不对称,可早期出现。SPECT呈不对称性额颞叶血流减少,PET显示不对称额颞叶代谢降低,较MRI敏感,可早期诊断。

3.遗传学检查 发现多种tau蛋白基因突变有助于确诊。

【诊断】 额颞痴呆,包括Pick病,诊断根据起病较早(50~60岁),可有家族史,行为障碍较认知障碍明显,CT及MRI显示额叶、前颞叶萎缩等。生前通常不能确诊,须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证据,如局限性额颞叶萎缩,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发现tau蛋白包涵体,Pick病发现Pick小体和细胞,缺乏AD特征性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Alzheimer病鉴别,AD通常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遗忘、视空间定向和计算力障碍,社交和礼仪相对保留;Pick病或额颞痴呆早期出现人格改变、行为异常和言语障碍,典型者出现Kluver-Bucy综合征,空间定向及近记忆保存较好。神经影像学显示Pick病额颞叶萎缩,Alzheimer病广泛脑萎缩。

【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方法。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通常无效。对攻击行为、易激惹和好斗等行为障碍者可审慎使用小量安定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药或普萘洛尔等。有条件可由经过培训的看护者给予适当的生活照顾及行为指导。

预后】 预后较差,病程5~12年,多死于肺部及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