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吸虫虫卵会在人体孵化吗

血吸虫虫卵会在人体孵化吗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脑型血吸虫病大多数由日本血吸虫引起。1.74%~4.29%的日本血吸虫病人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建国后我国血吸虫病曾得到基本控制,但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高趋势。大量的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导致脑型血吸虫病。1.诊断可根据患者来自血吸虫病疫区,并有疫水接触史,有发热、咳嗽、荨麻疹、腹泻等不适史及肝、脾大,有神经系统症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中检出血吸虫卵,结合CT和MRI检查见占位性病变,应考虑此病。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是最重要的全球性寄生虫病之一。我国脑型血吸虫病大多数由日本血吸虫引起。1.74%~4.29%的日本血吸虫病人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南方十三省市广大农村、山区是本病的流行区。建国后我国血吸虫病曾得到基本控制,但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高趋势。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体为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卵由粪便污染水源,虫卵在适宜温度下孵出毛蚴,后者在中间宿主钉螺内孵育成母胞蚴,子胞蚴脱离母体成为尾蚴,人接触疫水后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在门静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在数月内可产生血吸虫病的症状,但亦有迁延至1~2年后才出现临床表现者,原发感染之后数年还可复发。日本血吸虫寄居于肠系膜小静脉,异位于脑的小静脉可引起大脑损害,亦可经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脑内。大量的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导致脑型血吸虫病。

【病理变化】 日本血吸虫易侵犯大脑,虫卵寄生后引起脑实质细胞坏死和钙沉积,表现为虫卵肉芽肿,假结核结节和瘢痕结节形成,病灶中丰富的浆细胞浸润,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网增生,胶质细胞增生,脑软化和脑水肿。

【临床表现】 临床可分急性和慢性两型。

1.急性型 较少见,常暴发起病,以脑膜脑炎为主要表现,如发热、头痛、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偏瘫、部分性及全身性痫性发作等。

2.慢性型 一般发生于感染后3~6个月,长者可达1~2年,以慢性血吸虫脑病为主要表现,与虫卵所致肉芽肿形成有关,故临床表现常与肿瘤相似,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如头痛、呕吐以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部分性及全身性痫性发作也很常见;脊髓肉芽肿形成可引起急性不完全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急性型脑血吸虫病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显著增多。

2.脑脊液 脑脊液可有轻至中度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质增高,如脑内肉芽肿病灶较大或由脊髓损害引起部分性蛛网膜下腔阻塞,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升高,有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虫卵。

3.大便检查 可找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

4.影像学检查 CT和MRI可见脑和脊髓占位性病灶。癫病人中常有脑萎缩。

【诊断】

1.诊断可根据患者来自血吸虫病疫区,并有疫水接触史,有发热、咳嗽、荨麻疹、腹泻等不适史及肝、脾大,有神经系统症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中检出血吸虫卵,结合CT和MRI检查见占位性病变,应考虑此病。

2.应与原发性癫、脑肿瘤、各种脑炎、脑脓肿、脑血栓性静脉炎等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常用二日疗法,每次剂量为10mg/kg,每日3次口服。急性病例需连服4d。副作用一般轻微、短暂,为头晕、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减轻脑水肿。癫可给予抗癫药物。

2.手术治疗 巨大肉芽肿病灶,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可行外科手术切除;若有蛛网膜下腔阻塞,内科脱水减压无效时可行手术减压。

【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消除,保持原有劳动力者80%。若再次感染,治疗仍然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