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分类与原因

第一节分类与原因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根据指压有无凹陷,又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非凹陷性水肿。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质和量是保持相对恒定的。由于组织局部还存在抗水肿因素,主要是淋巴回流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故单独的组织间液增多并不一定引起水肿。此外,淋巴回流增加时还可带走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甚至可使组织间液COP由5.25mmHg降至1.0mmHg,并促使组织间液自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

【分类】

临床上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根据指压有无凹陷,又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非凹陷性水肿。按水肿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水肿:①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轻度下陷,平复较快;②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可见水肿,指压后出现较深的下陷,平复缓慢;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腹腔有积液,外阴部有严重水肿。

【原因】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质和量是保持相对恒定的。一方面血管内血液不断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液体,进行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重吸收入血管,两者维持动态平衡。维持此种平衡主要有4种压力: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al osmotic pressure,COP);③组织压,即组织间液的静水压;④组织液COP。平衡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组织压+血浆COP-毛细血管静水压-组织液COP=回吸力

毛细血管静水压+组织液COP-组织压-血浆COP=滤出力

若滤出力增大和(或)回吸力减少,则组织间液的生成量大于回流量,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便形成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血浆(蛋白质)外渗,也会使组织间液增多。由于组织局部还存在抗水肿因素,主要是淋巴回流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故单独的组织间液增多并不一定引起水肿。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使组织压从-6mmHg(-0.8kPa)升至0kPa时,淋巴回流量可增长20~25倍。此外,淋巴回流增加时还可带走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甚至可使组织间液COP由5.25mmHg(0.70kPa)降至1.0mmHg(0.13kPa),并促使组织间液自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只有当这些抗水肿因素处于失代偿时,才会发生水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